◆张东
郑玉林先生是上海滩颇有名气的钱币邮票收藏家,他收藏的一系列古钱币件件精品,即使拿到博物馆去展览也不逊色。前些日子去他的工作室向他请教辽代金币的真伪时,不经意间看到了一顶放在红木宝笼中的凤冠,其制作之精美,工艺之繁复,着实让人惊叹,一直以为郑先生专攻钱币邮票收藏,没想到他竟然也收得这么难得的宝物,一头热地请他讲起那顶凤冠的故事来。
说起那顶凤冠,郑先生也难掩激动之情,原因是它实在是得来不易,前前后后花了三十多年的工夫,其间又有多少心血耗于其上,方才能抱得宝物而归啊!解放前,一位老收藏家在北京琉璃厂看到此冠,欣喜之余连忙买下。此后,郑先生因缘巧合与那位老收藏家结识成了朋友,并在他的家里看到了这顶让他魂牵梦萦了几十年的。
这是一件典型的辽代凤冠,带有明显的辽代金银器的制作特征。整顶凤冠用纯银制成,全体镂空,通过焊接﹑捶揲﹑錾花﹑镶嵌等盛行于唐和五代的传统技法,设计和制作出了极为繁复精美的纹饰来。在凤冠的正中下方饰有人物神像,凤冠的两侧则装饰着龙、凤、火球、葵花等各种神禽仙兽、奇花异草的图案,皆神形具备、惟妙惟肖,装点得整顶凤冠生动灵秀、富贵吉祥,让人看了爱不释手、欢喜非常。如此华美贵重的凤冠在辽代一般多为皇室贵胄才能佩戴的冠饰,流传至今的藏品多半是皇后、公主等人的随葬品,不管是艺术价值,还是收藏价值都非寻常藏品可比。
之后的三十年里,郑先生就这样一直和那位老收藏家“耗”着,时不时地找他交流,希望他能割爱,可惜一直未能如愿。不过,这份真诚还是深深地打动了老收藏家,在他快要辞世时,在明白自己的两个女儿皆无心收藏此冠时,老收藏家最终将此冠很郑重地交给了郑先生。老收藏家的一番“临终托孤”也深深地打动了郑先生,他明白老收藏家的希望,于是不但为凤冠配了个红木的宝笼,小心翼翼地摆在自己南昌路上的工作室里,将其作为工作室的镇室之宝,还一再拒绝了许多人的收购请求,绝不轻易转手。曾经有一位美籍华人出高价请求他将此冠转让,郑先生不顾人情严辞拒绝了,一方面是舍不得,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将此冠留在自己的国家,一定不能让它出国。
郑先生说,老收藏家是觉得自己能让他放心,才将此冠转让,为的是希望能给此冠找个好归宿,自己不能辜负了老收藏家的一番苦心。日后,自己定然也要如老收藏家一般,寻得一可靠之人,方才将此冠托付。在这顶小小的凤冠上,已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几代收藏人深沉而又炙热的收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