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一鸣
对于毎一个喜欢旧书的淘书者来说,是有一种旧书瘾的,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嗜好,会时时地挠着你的心,仿佛一段时间没有故纸旧书刊进账,心里会空落落地像失去点什么,叫人寝食难安。有人喻之为这是旧书综合征,极是。过壬辰新年以前,由于单位和家里都挺忙的,有将近二十多天的时间,无暇顾及淘书,本来从孔网等旧书网站也可淘点书,但大概是将过年的关系,网上也冷清了许多,唉!无旧书可淘的日子真不大好过。
壬辰新年里,正好有事到城隍庙附近,办完事有点时间,记得在藏宝楼、人民路附近是有几家私人开的小书店,不知过年是否开门。边在寻找边心里还在犯嘀咕。寻得一见,果然大多数关门过年,唯有两家还开门,一家是专卖古玩的,另一家是旧书店。进得店门,发现已经换人了,旧书的品种也比以前那家要好一些。闲聊中才知,他们是十月份才开的,以前主要是在网上售书,开家旧书店是为了收些东西。
在小店巡视一圈之后,发现尽管旧书品种不少,但令我感兴趣的并不多。老板知我喜旧书,从柜子里又拿出一些旧书,有民国杂志《茶话》《春秋》等,我均有;另有李定夷、王小波等旧派言情小说,开价甚高,也未得;还有老课本及一些民国的国学著作,兴趣也不太大。但在一堆旧书中,看到一本六十四开的小本子,共有两种,一为《独幕剧选》(一),另一本即为《壬戌政变记》,稍翻了一下,对后一本有兴趣,但未动声色,因看见后面用铅笔的标价了,是五十元,觉得还是有点高了。
后从小店中挑了胡从经的《榛莽集》(海峡文艺版1988年版)、吕叔湘的《笔记文选读》(上海古籍1978年版)、《辛亥记事》(中华书局1978年版)等。其中胡从经的《榛莽集》久寻而不得,偶获甚幸。结账时顺便问了一句《壬戌政变记》三十元卖不卖,店主重又找出此书,翻了一下,自语道,这是讲朝鲜历史的。我是一头的雾水,也不解释,三十元拿下了《壬戌政变记》。
所得《壬戌政变记》为“东方文库”第三种,张梓生编,东方杂志社编印,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1933年12月初版,1935年5月三版,可见此书当年的受欢迎程度。《壬戌政变记》为六十四开本,共一百零四页,內收“奉直战争纪事”和“黎元洪复职记”两篇长文,均是先刊于《东方杂志》,然后再结集出版的。最为珍贵的是书后印有“东方文库”八十多种的书目,对我很有用。
《壬戌政变记》一书中的“奉直战争纪事”,表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军阀混战。1922年是农历壬戌年,受英美支持的直系军阀吴佩孚,联合六省军阀,和奉军张作霖在山海关一带展开激战,吴佩孚出奇兵绕道攻击奉军后方,迫使张作霖败退出关。直系取胜后,完全控制了北京政府,继续推行“武力统一”政策,其后曹锟于1923年10月以贿选手段当上总统,内部各派争权夺利,财政濒于破产,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文章反映的正是这一段历史。
前段日子曾见网上拍过“东方文库”的零本,最后成交价也就五十元左右,但其中多国外时事等论著,兴趣并不大,其中也无《壬戌政变记》。不过书的品相比我所得的要稍好一些。一直想有一本“东方文库”,壬辰新年偶得,甚是喜悦。
壬辰年得《壬戌政变记》,是书缘。回望历史,总有一种感叹在其中,九十年前的风风雨雨,早已成前尘往事。故纸残页间,依然留驻着一些历史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