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光同志1908年11月出身于湖南武冈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北伐战争时期,他在家乡参加农民运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抗战初期任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路司令员。1939年9月,“江抗”西撤,夏光因患眩晕症,与36名伤病员一起,隐蔽在阳澄湖张家浜一带芦苇荡中,与日本鬼子开展英勇的斗争。夏光同志曾参加解放上海的战斗,本报1993年8月以《上海曾留下郭建光的足迹》为题,报道了夏光同志的事迹。
36名伤病员在芦苇荡开展抗日斗争的故事,被编写成沪剧《芦荡火种》、后来又改编成京剧《沙家浜》搬上了舞台。夏光同志便是人们熟知的“三十六个伤病员”之一、指导员“郭建光”。新中国成立后,夏光同志担任过几所海军学校的负责人,1959年因莫须有罪名受到错误处理,1979年被平反。1982年5月,谭震林同志在南京召开的华东七省市党史工作会议上宣布:“《沙家浜》的斗争故事是真实的,‘郭建光’现在就在台下,他的名字叫夏光。”夏光同志被任命为中共江苏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直至1984年离休。今年1月22日,夏光同志于南京逝世,享年104岁。
恽甫铭(本报常熟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