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4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的自己
王春鸣
  王春鸣

  苏轼有一篇短文:《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此情此境,却不知月色和张怀明谁更为要紧。换了李白,他是不一定要找“与乐者”的,花间一壶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可以了。苏轼对生活的要求如此苛刻,他一生中得到的月色和快乐也许不会太多。

  张怀明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里其实是罕见的,有些时候,我们能单独与大自然在一起,并且在风声鹤唳中发现远去的自己,已是难得。

  比如此刻,家人的梦和呼吸在身后漂浮。帘卷西风、竹影婆娑、花草茶、睡衣上的菩提扣,一一与墙上一幅行楷对峙:“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一个早已消逝的夜晚因为这些文字鲜活地永生下来。细微感受在寂静里迅速向明天推展开去,孤独的时间因为这些色香味变得华丽,充满细节之美,而我在其中若隐若现。

  今天是一个朋友生日,他功成名就,什么也不缺,什么样的礼物才能带来喜悦?我带他穿过十七个红绿灯,拐入一条小径,起初是沙石路,随着两旁的人家逐渐稀落,路也变成了泥土路。高大的意大利杨正在落叶,一边是湿地,一边是山野,野菊花在山崖上高高地开着。人世间的声音消失了,鸟鸣珠箔,群花自落,这里是野山的初冬。

  路很长,拐着弯,一个星期以前的雨水,汪在深深浅浅的车辙里。一点没错,这里,就是希施金的《密林深处》,当月亮升起来,就到了克拉姆斯柯伊的《月夜》。落光了叶子的灌木从中,夹杂着火棘果的烈焰,和一束一束雪白的芦荻。

  朋友在听到喜鹊叫了一声后,才敢小声开口问我:这里是哪里?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

  这个地方没有名字,我只知道它是一座旅游山林的后麓,附近有个村子叫同心村,人家后院的桃花,开得太密太重了,会整枝坠入水中。

  许多叶子正在从容落下,长长的叶梗倾斜着,你细听,它们就是古琴弦上一个个远引的走手音。这是个我极珍爱的地方,当日日生活的那个世界过于热闹时,我就躲到这里。带朋友同游,也不是因为他是我的张怀民。

  现在,我一一地指给朋友看,那山崖上挂着的,是络石,在夏天开白花,有清奇的香味。这看上去像一丛丛兰草的,其实是彼岸花修长的叶子,这是红蓼,这是紫苏,这是薜荔那是何首乌。风过处,各种植物汇聚成一个多声部的秋天。

  在死后化为歌声,是每一块木头的梦想,但是变成琴筝千古流传,将生命的每一点滴都化作音乐以求不朽,是多么艰难的事。所以大多数植物,都在终其一生自吟自唱。它们在同一时间盛开和凋落,用同样的颜色和姿态,一年一个复调,以至于我们一眼就能叫出它的名字。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唯恐不热闹,我们总是通过他人来确认自己的存在,就这样,自我的那一部分,流失得越来越少了。等我们惊觉的时候,月亮仍然静静在天上,我们的自己到哪里去了?

  于是,多么需要这样一个地方,将自己的声音也加入进去,汇成一片千古的沉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职场方圆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6版:人才/教育培训留学移民
淋漓尽致的水墨
百年好味“金成兰”
我们的自己
烟云泉声
抓特务那些事
遐迩集
缅怀父亲胡道静
十日谈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我们的自己 2012-04-04 2 2012年04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