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4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缅怀父亲胡道静
胡亚楣
  胡亚楣

  父亲过世已9年了。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读书人,家中的藏书一直有相当大的数量。书籍是父亲的精神粮食,一册在手,其乐融融。

  父亲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爱国者。从他追随他的父亲胡怀琛先生和伯父胡朴安先生成为一名南社小社员起,“爱国报国”的理念就深植于心。在风雨如晦的年代里,军阀混战的乱世、反动统治的黑暗、汪伪汉奸的恐吓、日本侵略者的炸弹,都没有泯灭他的爱国情结。新中国成立后,他开始了“以笔报效国家”的崭新人生。1959年,父亲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领导的指派,担任了著名学者、上海图书馆馆长,也是他学长的顾廷龙先生编纂的《中国丛书综录》的责任编辑。为了使这一具有清理祖国文化遗产工作和填补古籍编目空白意义的出版工程赶上向国庆十周年献礼,顾馆长和我父亲决定用编定的卡片发排。承担排印任务的中华印刷厂,为了确保这一无先例可循的排印任务能保质保量如期完成,要求派编辑24小时驻厂指导。父亲二话不说,挟了一条草席来到厂里,与工人同志们日夜三班奋战:白天,他与校对人员一起阅读排样;晚上,就在车间一角席地而睡,夜班工人遇到问题,随时将他叫醒,及时进行处理。就这样,他在工厂车间里度过了整整一个夏天。父亲完成的是一项图书出版任务,奉献的是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十年“文革”浩劫,他九年身陷囹圄,妻儿老小也同遭苦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父亲重见天日,他毅然担当起了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等重任,为祖国的学术与出版事业鞠躬尽瘁。

  从我懂事开始,父亲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就像烙印一样印在我的脑海里:书房犹如父亲的战场,我总是见到父亲在书房里的身影,或掩卷沉思,或伏案疾书。每次吃饭,都要妈妈一再催促;深宵灯火成了他的伴侣,睡觉休息仿佛已经被他遗忘。妈妈经常说:“你爸爸是睡零碎觉的。”父亲虽出身书香门第,有深厚的家学渊源,但成就他在古文献学和科技史等领域造诣的,关键还是在于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刻苦与勤奋。遗憾的是,父亲用心血凝成的百余万字的《中国古农书总录》、几十万字的《梦溪笔谈补证》等书稿及三千多封学术通信等在十年浩劫中被毁于一旦。然而,父亲执著事业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格及其在学术与出版领域的成就,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父亲用毕生精力撰著并发表的《梦溪笔谈校证》等著作与论著《胡道静文集》,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下,在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局、世纪出版集团领导的关怀下,在出版博物馆的鼎力支持与帮助下,已经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并于今年3月21日在上海图书馆召开了“纪念胡道静先生百年诞辰暨《胡道静文集》出版座谈会”。这是对我父亲的缅怀,父亲如地下有知,定会含笑九泉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体育新闻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职场方圆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5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6版:人才/教育培训留学移民
淋漓尽致的水墨
百年好味“金成兰”
我们的自己
烟云泉声
抓特务那些事
遐迩集
缅怀父亲胡道静
十日谈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缅怀父亲胡道静 2012-04-04 2 2012年04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