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到清明节了,我不由得想起了已经过世5年的父亲,想起我们之间的父子情深。
家父李佐华是位优秀教师,他师从谈家桢教授,一生治学严谨,教学有方,一生最多的财富便是拥有数以万计的桃李。他因科普教育工作出色,曾被推举出席第一届全国科技大会。
在我记忆中,父亲对子女教育一向很严厉,从小到大,我几乎没当面听到过父亲的表扬,记得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时,有次晚上睡觉,不小心从床上摔落地上,导致口腔出血。父亲立刻起身,背起我徒步走到了儿童医院挂急诊,那时正值月黑天高,冷风习习,父亲边背着我边不时安慰我,给我讲故事,以减轻我的痛苦。经医生诊治,在我的伤口进行了缝合。随后父亲再次背起我回到了家。把我安顿好后,连早饭也没能顾上吃,就匆匆赶去学校给学生做早自修辅导了,我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心中涌起无限依恋。
某年暑假期间,父亲带着我坐船去宁波看望太外婆。在船上,我兴奋地长时间站立在甲板上观海景,不慎着了风寒。吃晚饭时竟然吃不下了,尽管当时我努力克制自己,不告诉父亲自己不舒服,可细心的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他见我脸色潮红,于是伸手摸了一下我的额头。放下饭碗,就背我去了轮船医务室。打完点滴回船仓,已是半夜时分,父亲不停忙碌照顾我,一会儿让我喝水,一会儿帮我擦拭虚汗,见我精神好些了,又赶紧让我进食,以增强体质。在父亲悉心照料下,我恢复得很快。可辛苦的父亲却又是一夜没合眼。
回想两段幼年往事,我心中不觉泛起一阵酸楚,因为记忆中那慈爱的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家人5年多了。再也没有机会可以触摸到父亲温暖的肩背,聆听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唯有记忆能让我重温旧梦。
1997年冬季,父亲因突发脑溢血摔倒在家,等我接到电话,赶到父亲居住地时,父亲已是昏迷不醒,当时我心里焦急万分,不知所措,仿佛感觉天要塌下来了。情急之余,我拨通了一位医生朋友的电话,恰巧这天他轮休在家,于是请他赶来我父亲居住地。因为医生告诉我们家人,当时的父亲不能承受震动,所以只能由一人背他下楼。我也不知是哪来的勇气,在众人的帮助下,我背起父亲亦步亦趋地踉踉跄跄地从六楼下到了一楼,说实话,我因为长期不从事体力劳动,所以要背着父亲下楼,几乎是完不成的任务,但坚定的信念和血浓于水的亲情,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能在家人和友人的帮助下,第一时间把父亲送到了医院。终于,父亲得救了,他老人家又陪伴我们度过了十年的幸福时光。在以后十年的每个晚上,我几乎都要牵挂和担心父亲的安危,或许,这就是我们父子间割不断的情缘。
父亲是个讲情调、重修养的人,我小时候,几乎每个星期日,他会抽半天时间带我去动物园、博物馆,或是看画展看电影听音乐会,因为他觉得,一个人的知识是日积月累的。正是在父亲引导下,我慢慢培养起各种兴趣爱好。我成年后从事艺术创作工作,父亲时常会告诫我,作品立意要更高更深,手法要更新更活。要把困难看成是阶梯。父亲的寄语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是鞭策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一盏心灯。那盏心灯永远照亮我艺术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