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竟出现在书中
我小时候身体不太好,所以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可以治病救人!
长大了,嗜书如命,又喜欢写点什么,觉得当名作家也很不错。可是没有想到,我却当了一名教师。
虽然作家一直没当成,依然很渴望自己能出一本书。因为前后只发表过几十篇豆腐干文章,自觉修行未果,“著书立作”似乎永远是海市蜃楼或者是一枕黄粱而已。
不过,要真说起“书缘”,我倒还真是有一点点的。
退休前还在学校上班时,一日午休时,有一同事到我办公室相告:“傅雷先生小儿子傅敏先生新出版的《傅雷家书》的插图上,有傅敏、你、还有周老师三个人的合影!”
我很惊诧,匆匆去书店买来一看,果真如此!
哦,因为傅雷先生早年在我曾经供职的学校就读。2000年傅敏先生为此专程从北京赶来上海,参加我校校庆,那年我刚好参加校庆筹备工作,那张合影就是我的工作照。记得校庆之后,这张像片曾寄一张给北京的傅敏先生,没想到他收入《傅雷家书》内。
书的封面是浅咖啡和淡米色相间,实在精致,是傅雷先生早年用中英文写给傅聪先生的家信,殷殷父爱跃然纸上。我非常珍爱这本书,因为傅雷先生是我最敬仰的伟大的翻译家。他翻译的巴尔扎克的《巴尔扎克全集》和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都是我的最爱。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出现在正式出版的书中,尽管书里面没有一点点我的文字。
终于拥有“一篇作品的书”
第二次书缘,是我工作的学校——百年老校——出版了一本《学生优秀作文集》,厚厚的一本。封面一侧是历经沧桑的百年老校舍,一侧是雪白的樱花和高大的银杏树。书中云集了近年来高、初中学生的优秀作品,多为获得过各类大奖或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这里面有九篇是我学生的作品,其中有一篇是一位韩国留学生的《我从韩国来》,我作了点评。尽管如此,书依然和我没有直接的关系!
第三次,我哥哥出了本《漫画30年作品选》,他没有请漫画界的同行前辈专家来写《序》,而是请我和弟弟写。他说:最了解我的,莫过于我的弟弟妹妹。我在序里写了篇题为《心中的歌给心中的哥》,表达了对曾为我们无私奉献的大哥的感恩和崇敬。这本漫画书上总算留下我的一篇文字。
可是我自己出书的愿望依然渺茫。
孰知2012年《金色年代》和“九九关爱网”终于将圆我的出书梦!2012年春,一本《九九关爱网博客作家文选》(书名未定)即将问世!她为一百名渴望成为作家的老年草根写家,架起一座通往理想宫殿的金桥;她为一百名渴望拥有一本自己书的老人,圆了一个执着追求的美梦;她为一百名渴望为自己留下一点念想的退休后的老人和耄耋老者搭建了一个舞文弄墨的广阔的平台!
我的一篇《上海的早晨》有幸被选中,真的是非常幸运!因为在九九关爱网里的优秀写家数不胜数呢!这篇文章写的是我清晨在家附近的大学校园里晨练时,捕捉到老人们或晨跑、或舞剑、或打拳的生气勃勃的有趣画面。
我想象着:《文选》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我轻轻地摩挲着书的页面,很细腻很舒服,仿佛能够感觉到她生命的存在……很奇怪,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幸福的感觉!因为毕竟是第一次,第一次自己的文字即将变成铅字,被收进厚厚的一本书中;这本书可以摆上新华书店的书架,被喜欢这本书的朋友买回家。我心中的喜悦一点点漾开,心中充溢的幸福越来越浓,浓得化不开……
真的没有想到,花甲之后的我,终于有一天也将圆了自己的出书梦。
尽管我不是作家,但是退休后,拥有一本自己作品的厚厚的书,我真的心满意足了。你想啊,坐在春天明媚的暖暖阳光下,能够双手拥抱着簇新的一本书(尽管其中只有一篇标有我的网名而已),细细拜读我尊崇的大师和专家的名篇,细细翻阅着熟悉的老年朋友们的美文,倘若能够让我敬仰的大家、老师和朋友在扉页签上他(她)们的大名,则更是美事儿了!
一边翻书,身边再泡一杯香气袅袅的茉莉花茶,实在是件很美很美的事儿。
其实退休后,成不了作家,当个“坐”家(也是坐在家里写写文章的哦)的感觉真的也满开心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