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长三角/社会·生活
     
本版列表新闻
~~~温岭一对新人本意:想对妈妈说声“谢谢”
~~~温岭一对新人本意:想对妈妈说声“谢谢”
~~~温岭一对新人本意:想对妈妈说声“谢谢”
~~~温岭一对新人本意:想对妈妈说声“谢谢”
~~~温岭一对新人本意:想对妈妈说声“谢谢”
~~~温岭一对新人本意:想对妈妈说声“谢谢”
~~~温岭一对新人本意:想对妈妈说声“谢谢”
~~~温岭一对新人本意:想对妈妈说声“谢谢”
~~~温岭一对新人本意:想对妈妈说声“谢谢”
     
2012年07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婚车”用妈妈谋生的黄包车
温岭一对新人本意:想对妈妈说声“谢谢”
朱海伟 陈栋
  16辆用鲜花、绸缎、彩带装饰的黄包车(即营运三轮车)组成婚车队伍,6月30日缓缓骑过温岭市中心最繁华的路段,引来不少路人驻足观看。 

  这是最温暖的一支婚车队伍。作为“主婚车”的黄包车,是新郎妈妈踏了12年的“谋生工具”。

  曾想借跑车当婚车

  6月30日一大早,16辆黄包车准时集聚在温岭一家花店前装饰。花店老板称,自己装饰过无数辆婚车,可装饰黄包车,还真是第一次。 

  “用黄包车做婚车,是我老公想出来的。”新娘小庄对新郎小程的创意很自豪,最初,小夫妻还曾想过,去借跑车当婚车,可后来念头一转,有了这个主意。 

  其实,小夫妻的这个举动,更大的含意是:对新郎的妈妈说一声“谢谢”。 

  原来,小程是独子,他的父母原先在上海做玩具小生意。等小程念小学,父母放弃了红火的生意,回到了温岭老家。小生意自然断了,可日子还得继续。父亲有力气,于是去了砖窑厂;母亲没啥技术,在邻居的带动下,开始踏黄包车赚钱,这一踏就是12年。

  听说儿子结婚要用自己的黄包车当婚车,小程的妈妈一开始还不愿意:“年轻人都要面子,结婚时开进开出的都是高档轿车。我家儿子如果用黄包车,太委屈了!” 

  不过最后,妈妈在两个孩子的劝说下终于答应了。 

  妈妈黄包车最温暖 

  “为了支撑这个家,妈妈太辛苦了。家里的事情一做完,妈妈就会踏着黄包车到外面拉客人。”小程说,踏黄包车的,差不多都是身强体壮的大男人,妈妈却一直坚持了下来,真的不容易,“看着妈妈晒得黑黑的皮肤,越来越驼的背脊,真是感到很心疼。” 

  妈妈的车,小程再熟悉不过了,连坐垫上破了几个洞他都一清二楚。 

  “在我的心目中,妈妈的三轮车最温暖。”在小程念小学的时候,每天去载客人赚钱之前,妈妈都会用黄包车送小程去上学,而放学的时候,妈妈又总会早早等候在学校门口。最让小程印象深刻的是他15岁那年,有一天突然发起高烧。“那天已经很晚了,整个村子漆黑漆黑,还下着大雨。妈妈用被子包好我,抱上黄包车,就往医院踩。” 

  “到医院时,我睁开迷迷糊糊的眼,看到妈妈浑身湿透,在不停地喊我名字,我就想,有妈妈在,我肯定不会有事的。” 

  儿媳也坐过黄包车 

  妈妈的黄包车,在媳妇小庄看来同样印象深刻,“我只坐过一次婆婆踏的黄包车,那种感觉,真是一辈子都忘不了。” 

  原来,有一次小庄从小程家出来,准备打车去城区买东西,婆婆说什么也不让打车,执意要踏黄包车送小庄过去。 

  “那是我这辈子最坐立不安的一次坐车。”小庄说,婆婆在前面用力地踩车,汗从她面颊上慢慢流下来,“婆婆和我说过,她拉一趟客人,能赚3块钱。想想自己打个车,一下就是几十元车费。” 

  自从坐了这趟车,小庄学会了精打细算。  朱海伟  陈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资讯生活I旅游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基金专版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长三角周刊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专版/幸福之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读者俱乐部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32版:资讯生活·旅游
南京征地农民享“市民社保”
工作餐每人不超六十元
三门“茶水婆婆”免费供应凉茶34年
杭州公交站喷雾送清凉
“婚车”用妈妈谋生的黄包车
温州好心阿姨义务替人刮痧38年
六龄童捡到奔驰车钥匙 家长网上发帖寻找失主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长三角/社会·生活B02“婚车”用妈妈谋生的黄包车 2012-07-10 2 2012年07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