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一遇到水电方面的故障,我就会打手机求助小郑。最早他在我家附近开五金修理铺。这么多年来,家里的电灯、洗衣机、空调及卫生洁具都有劳小郑解困过,他价格公道,为客户精打细算,并且技术高超令人佩叹。我把小郑介绍给我姐姐,姐姐也十分满意。日子一长,我们便成了朋友。
有一天,小郑邀请我们姐妹两家6个人吃饭,我们怕他破费不肯接受,可他硬说是单位里的招待券,不用会浪费。我们知道他现在是一家规模颇大的高档自助餐厅的后勤修缮主管,他的妻子做领班。盛情难却,我们只得依从。
自助餐厅很大,品种繁多,质量上乘。小郑夫妇热情招待,席间我举杯向这对贤伉俪表示感谢并祝贺:庆祝他们这么多年来在上海的打拼顺风顺水。我对小郑说:“其实你这也是喜宴,恭喜你儿子初中毕业正逢好政策,可以在上海继续学业,考进一所好的中专连大专学校。”小郑喜滋滋地说:“是呀,儿子从小跟我们一块,否则高中就得回福建读书了。这次上海政府还有新政策:父母双方都是农民工的话,学费可以免除。”姐姐则说:“小郑是双喜临门,祝贺他在福建家乡盖了两栋房子。”小郑顿时喜上眉梢:“国家要在我们家乡建高铁,而我盖的房子正好靠近高铁,市口很好的。你们以后来玩,我陪你们上武夷山。”我和姐姐对小郑夫妇说:“让你们破费实在不好意思,你们在上班,忙你们的去吧。”小郑妻子郑重地说:“两位大姐平时对小郑和我那么好,我们不知道如何谢你们啊。”而我和姐姐异口同声:“是小郑好,是小郑好。”
这是一家生意兴隆的自助餐厅,是小郑老乡开的,老板力邀小郑夫妇来工作,一定是看中他们的勤劳能干与朴素诚恳。这么多年他们在上海,脚踏实地老老实实挣钱,认认真真做人,从不做一夜发财的梦。生活艰苦改变不了他们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我这是第二次写小郑,第一次我告诉小郑后,他一口气买了三份报纸,说是要带一份给福建的父母看。我想这是小郑要让父母放心:儿子一家在上海生活平安,上海和上海人尊重他们的付出,需要他们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