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十年前去过厦门。很多印象已经慢慢淡却在脑海的深处。方踏上厦门的土地,一下勾唤起记忆中的些许片断,那些酷似澳门风格的葡式建筑依然挺立于城市的各处,穿梭于在大街小巷里的店铺依然散透着浓浓的南亚风格。十年间城市建设还是有很大改变的。很庆幸的是,城市的建设者还是很有使命感的,保留下那些散发历史气息的建筑。新的城区在老城区的外围或是穿梭于老建筑群中,融合得相当和谐。虽然不如巴黎新旧城区的泾渭分明,但新旧建筑依然静静相安而立。没有给我很大的唐突或是现代建筑群的压抑。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到处弥散着卤味和海鲜味的混合味道,这些味道在这里并不冲击嗅觉,而是觉得这本该就属于沿海城市独有的特色气味标志。当然还有走到哪里都可见可闻的茶道茶香,无论男女老少,茶馆街边,一把椅子一个小桌,都要泡上一壶乌龙铁观音,茶香袅袅,沁人心脾。无论是鼓浪屿还是市区,从码头到市中心到公园,或是街巷的边缘,到处矗立着榕树,这个城市最可自豪的植物,粗大的树干需几人合围。树枝沿着树干有力的撑开去,架起这个巨大的树冠如一把大伞撑起,在各个枝干上,有的继续窜冒出新的枝藤,或是继续向上蔓延丰富着树冠,或是向下垂去,有的扎入地下,继续蔓延长粗,形成一棵棵新的小树,但却依然还是那棵母树的枝干。有的却如藤须般地垂荡在那里,棕褐色的就好像老者的垂须,充满智慧和生命力。地下的根系估计也一定绵延交错。历经年月,这样的大榕树充满了历史的积淀和生命的张力,但同时也给人更多淡定从容的姿态。大树底下,总可以见到很多人栖凉于此,也许是小憩片刻的游客,也许是成思凝神的人们,也许只是观望过往岁月颐养天命的老人,城市的节奏在这些榕树边不停的流动却始终没有影响到这些百年大榕树绝无保留地给予所有的人都需要的那份静谧的清凉。几百年的岁月光华流离,大榕树们都早已磨砺出对于生命庇护的特殊能力。也许就是这些历史的见证者经历者,让厦门这个城市的节奏变得舒缓起来。我等有幸,受佑于心。
作为一个游客,我无法游历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也无法体会城市内在的朴实的原味。但作为这个城市的标志性的观、闻、食、游,我也肤浅踏略一番。这里的城市景观其实就是那些老式的有着葡式建筑特色的老街,充满着商业的气息,人气很旺,但不觉市侩,颇具南亚风格。还有些闻名景点遍布在城市的边缘。当然少不了最为著名的鼓浪屿,一个纯净的小岛。这个小岛除了独具历史之外,更多给我等浅略之人是宁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