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门诊中,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因大脚趾疼痛而就诊,经医生诊断是患上了“大脚骨病”,也就是专业上所说的“足拇外翻”,主要表现为大脚趾斜向外侧,指向其他脚趾,其关节突出变大,而第2趾常受挤压朝背侧突出。引起“大脚骨病”的病因多种多样,最主要的原因是平时不注重穿鞋的习惯,穿着狭窄、尖头高跟鞋所致,因此女性“大脚骨病”患者远多于男性。其他可能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外伤、痛风、类风湿等疾病也能导致“大脚骨病”。
“大脚骨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红肿、疼痛的拇囊炎表现,前脚增宽,大脚趾内侧常因突出过度摩擦而致皮肤增厚,其活动僵硬不灵活。严重的“大脚骨病”的病人在第2、3、4脚趾下方有老茧形成,前脚板也会变平。
一旦得了“大脚骨病”怎么办呢?一般来说,不痛,就不必为了美观而去做“大脚骨病”的美容手术,且有相当一部分“大脚骨病”的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首先,病人要彻底改变以往不健康的穿鞋习惯,不再穿狭窄、尖头的高跟鞋,而穿那些头部较宽大的鞋。其次,对于病变的大脚趾,要加以保护,避免受压,并配合使用拇外翻绑带、分趾垫和前足横弓垫等拇外翻矫形支具来恢复足部正常的解剖结构。平时还可以做点理疗和按摩。对于疼痛较剧烈的病人,可口服消炎止痛药;对于脚底有老茧的患者,可以剔除老茧,避免脚底痛。
如果“大脚骨病”进展迅速,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就需要手术治疗。任何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因此足踝外科医生需综合患者年龄、身体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及患者的个体要求等,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同时,手术前还应该充分告知病人手术和麻醉风险,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常需半年到一年),并可能存在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的可能。对于两个脚都有“大脚骨病“的病人,主张两只脚分开手术,以免影响正常生活自理。
目前,对于“大脚骨病”治疗的手术方法多种多样,很多病人往往希望小手术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常会寻求微创的手术方法。但是,微创手术有严格的指征,虽然微创手术切口小,手术简单、恢复时间短、术后即可行走,不影响正常生活,但只有轻度的拇外翻病人适合微创手术,且微创手术往往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术后复发率较高。其他的手术方法包括软组织手术、截骨矫形术和关节融合术。软组织手术包括拇囊切除及内侧软组织紧缩和外侧软组织松解,从而达到内部软组织的平衡,纠正畸形。而截骨矫形术是目前临床医生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且截骨方式也多种多样,其机理是通过截断跖骨、趾骨并纠正固定于正常解剖位置,以纠正畸形,如果有第2、3、4脚底痛的病人,需同时行第2、3、4脚趾截骨术。临床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具体畸形情况选择合适的截骨方法,治疗效果较好。对于年龄大,或严重畸形、关节退变的病人,则需要行融合受累关节的挽救性手术。
术后,病人需要积极抗感染对症治疗,定期更换敷料,疼痛明显的话可以口服止痛药,抬高患肢以减轻肢体肿胀。病人应该在术后3个月内避免前脚着地负重,并配合使用拇外翻矫形支具。同时,病人在术后早期就应该活动大脚趾及其他各脚趾,以防止关节僵硬。病人还需要在术后第6周、3月、半年和一年到医院复查,拍X片检查愈合情况。整个康复过程较缓慢,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因此病人需要有充分的耐心和思想准备。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专家门诊:周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