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清早,市假日办应急值班人员、信息统计、旅游投诉处理等等成员全部到岗,22个市假日办成员信息不断汇总到假日办,包括旅游集散中心的出游信息,各大宾馆、旅馆的入住客流、进出上海的各道口车流信息,甚至手机漫进、漫出上海的统计信息等等。
高峰时平均一两分钟发一趟车
今年“十一”是旅游集散中心新总站启用后迎来的首个国庆长假,宽敞的候车大厅、充足的旅游大巴停车位,让长假第一天的旅游集散中心整洁有序,市民出游舒心、方便。一长溜的大巴停靠出发位,可以让20多辆旅游大巴同时上客发车,能承受短时超大客流,预计今年“十一”旅游集散中心的出游高峰出现在10月2日至5日,届时最高日均出游人次可超万人,高峰时平均每一两分钟发一趟车。
酒店更愿意把客房留给自驾车游客
昨天一早,旅游集散中心就不断接到周边景点的“打招呼”电话,说是给旅游大巴预留的专用车位“保不住”了,自驾车早早就出发了,在景点前排起长队,景点只能把大巴车位“腾”出来让给自驾车,集散中心等的旅游大巴到了,只能靠在离景区较远的地方,“必然给团队游客带来不便,多走路,上下车地点多变难以避免”。
不仅车位要让,集散中心等团队游经营单位在酒店预订方面也遇到了不少困难,自驾车多了,酒店自然更愿意把客房留给自驾车游客,散客房价要远高于团队房价。
“免费大餐”如何“更美味”
高速公路小客车免通行费这道“免费大餐”如何“更美味”?昨天,在旅游集散中心,本报记者听到了不少议论。自驾车免费通行了,景点小客车猛增,但很少有景点为了这8天的大客流而增设停车场,让大巴给小客车“腾”车位已出现。然而,停车效率没人算过,一辆大巴载客40至50人,大巴出游比小车更低碳、环保。昨天,乘坐旅游集散中心大巴出游的市民也嘀咕,大巴为什么不能享受通行费免费的优惠?
“尽管昨天的出游人次略有下降,但报纸、电视频频出现的‘免费堵’画面,可能让市民在长假后期改变出游方式”,旅游集散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随时可应对突增的大客流”。
本报记者 沈敏岚 金志刚 张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