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支付被“套牢”
案例:朱小姐近日在一家电子商务网站订购了欧莱雅染发霜及其他用品,总计150.4元。未料,朱小姐在款项支付完毕后发现该订单显示为无效订单。网站告知,因为超时未付款,所以取消了订单。一番交涉之后,网站终于查明朱小姐是付了款,但其中50.4元支付的现金,可以退回;100元是用“手机红包”支付的,只能退到朱小姐在该商城的账户中。因为自己看中的染发霜断货,朱小姐也没法再拍一次。“这笔钱为何不能‘原路返回’到手机红包中呢?”朱小姐表示,自己什么东西也没买成,100元钱却被“套牢”在商城账户中了。
点评提醒:因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形式引发的消费纠纷已成为假日消费的一个热点。朱小姐的遭遇并非个别,因为种种原因订单取消后网上支付的费用难以“原路返回”的问题在网络购物中屡见不鲜。譬如,消费者用银行卡、购物卡支付的费用常常被“截留”在网站的消费者账户中。换言之,钱是退了,但这笔钱最终还是要“花”在网上商城。
积分赠送改“规则”
案例:刘女士持有本市长寿路一商场的贵宾卡,按规定自2011年12月1日至今年11月30日一年中每消费1元可获1点积分,满3000点可换现金券。但今年8月25日起,该商场贵宾卡积分规则改变,按不同商品5元、10元、20元积1点,这样就变相减少了消费者可以累计的积分。刘女士对此表示不满,要求商场按原规定执行至该卡到期后再改变“游戏规则”。
点评提醒:日常消费中,很多消费者持有积分卡,通过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中累计积分。逢年过节,不少商家还推出双倍积分、加送积分等促销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积分是企业的一种长期促销行为,目的在于培养长期客户群。可现实中,不少商家对消费者积分常常“自说自话”,有的还采取“定期归零”的做法。超过一定期限,消费者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积分不知不觉中就被“清空”了。对此,有关人士指出,商家对于积分的使用规则应提前告知消费者,积分并不是商家无偿赠送的,经营者应充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不能擅自修改“游戏规则”。
满赠活动有“例外”
案例:9月8日,俞先生在宜山路一家超市花2220元购买了一台西门子冰箱。当时超市正在搞活动:9月4日至9月9日期间购物满1500元,加1元就可获赠单品,电吹风、电水壶、电烤箱三项任选其一。俞先生正好满足这一条件,便提出兑换一台电烤箱。未料,对方表示西门子商品不参加此次活动。“商家说他们的电脑中有设置,但整个店堂促销海报中找不到这样的说明。”俞先生表示不认可。经过向市消保委投诉后,商家最终将赠品送上了门。
点评提醒:长假期间,各种各样的购物送券、送礼活动层出不穷。“满600元送600元”、“满500送300元”的广告随处可见,看似诱人,实则不然。不少消费者在使用赠券过程中,发现赠券的使用范围常常受到限制;而要用完这些赠券,可能还要消费满一定数额。俞先生遭遇的满赠“例外”也非个别,商家在各种促销中往往设置了各种门槛。对此,消费者在购物之前要注意了解清楚,商家促销也应诚信为本,明确告知限制条款。
首席记者 薛慧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