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中华艺术宫站,下地铁后往站台灯箱看去,里面不再是最新电影预告片和各类商业广告,取而代之的是世界当代艺术家的名家名作。乘坐自动扶梯来到站厅,通道玻璃上贴上了中华艺术宫图案,灯箱内展示着中华艺术宫内海派大师的名作。往出入口处走去,通道内不同国家的名家名作让人情不自禁驻足观看。乘坐自动扶梯出站,富有中华艺术宫气息的上盖和立柱浮雕映入眼帘。
记者在现场碰到家住曹家渡的周老伯夫妇在站厅灯箱内一幅陈逸飞画作前面停留许久。他告诉记者:“我和老伴出来玩的,地铁站这样做很好很有艺术性,像节目预告一样,让我提前可以参观作品。”而来上海旅游的李先生一家则在刘海粟作品前合影留念,李先生告诉记者:“我们觉得这个车站很有特点,所以拍照纪念。”
现场,记者也碰到资深艺术爱好者提出疑问:地铁站内展示艺术作品会否涉及版权呢?记者就此联系申通集团党办的周先生,他告诉记者:“中华艺术宫站有其特殊性,地铁方面把它当做一个公共艺术发布和开拓的试点,让乘客能在地铁站感受到中华艺术宫的文化脉络和上海海纳百川的胸怀。”对于乘客关心的版权问题,周先生表示:“这些灯箱展示完全是公益性活动,是与中华艺术宫合作共同操作的,不会涉及版权纠纷。不久后,地铁方面还会和刘海粟美术馆合作,展示其中作品。”
本报记者 吴强 实习生 陆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