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这只“将军”级的蟋蟀,初次相遇颇有戏剧性。那天去超市买啤酒,突然被绿化带里那洪亮的蟋蟀叫声吸引,于是停住脚步,循声悄悄接近目标。我用双眼进行地毯式搜索,终于发现那个隐藏在树根边上的“沙洞”———蟋蟀藏身之处。我先寻找后出口,很快寻得,接着用一只手挡住前出口,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沿后洞慢慢前行,不多时一只蟋蟀便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哇!好大一只‘僿绩’(上海话“蟋蟀”)!”我不禁惊叫起来。就在感慨的瞬间,这聪明的小东西居然从我手的包围中找到了一条捷径,愣是突围成功,“胜利大逃亡”了。
与“将军”擦肩而过,遗憾万分。但那头大项阔腿壮的“虫影”已藏入心底,想丢都丢不开了。尤其是那滴溜滚圆的头,更是让我记忆深刻,不多时“黄大头”的绰号在脑海应运而生。
虽没收入囊中,却激发了我非逮住它不可的决心。于是当夜我就去那里听叫声,因为蟋蟀爱好者都知道,蟋蟀恋旧,就算老窝被破坏,它也不会走远,大多会在不远处安营扎寨。可是那熟悉的叫声始终没有出现。接着几天,我常常守在那儿,终于,一星期后的一个清晨,那片去了无数次的区域,夜来香花根边的沙洞旁,熟悉的身影还真闯进了我的蟋蟀网。
网里的小生灵,不怎么惊慌,显出大将风度。我细细观察起来,本不敢断定这只蟋蟀就是那魂牵梦萦的“黄大头”,可是短短的须打消了我的疑虑,因为初次捉它的时候,我是用手堵住其退路的,不小心压在了它的两根漂亮的须上,导致它损坏了神气的“将军相”。
须断不影响“将军”本质,算盘珠般闪亮的头颅,斗线透顶,铁皮黄项起斑,紧身黄金亮翅,粗壮有力双腿,黄玉透明周身,更难得有一副铁锈红双钳,可令对手望而生畏。
本虫出将,很是难得。我不敢确定,就将“黄大头”送至镇上最有名的养蟋蟀老法师鉴定,结果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老法师看过“黄大头”后,惊喜地对我说:“格只‘僿绩’赞额!可打遍本地虫无敌手!但和山东虫决斗得三思而后行。”
果不其然,秋场大点兵。“黄大头”所向披靡,朋友们的本地好虫纷纷俯首称臣。我被胜利冲昏头脑,觉得“爱将”能与“山东虫”打拼了,于是将老法师的警告忘到脑后。结果遇到硬头,“黄大头”在与“深紫银翅”大战中勇失一条腿,虽败犹荣。
可怜的“黄大头”,没输给自己,却输在了我这位伯乐的不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