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其中措辞见仁见智,但根据连日来记者在假日办及一些主要站点、景点蹲点了解的情况,轨道交通日益串联起城市热点,却是不争的事实。
日均客流创新高板上钉钉
长假仍处于进行时,日均客流创新高已经板上钉钉:9月30日596.4万人次、10月1日587.8万人次、10月2日562.3万人次、10月3日545.4万人次、10月4日535.3万人次,长假前5天的日均客流达到565.44人次。到今天为止,长假还有三天,但日均客流超越2010年世博效应下的561万人次纪录已经呼之欲出。
长假客流激增,既因为轨交线路、站点不断增加,更因为双节期间申城热点风起云涌:9月30日中国好声音总决赛之下的上海体育馆站、10月1日中华艺术宫站正式开放之下的中华艺术宫站、世纪公园烟花节之下的上海科技馆站、市中心的人民广场站和南京东路站等,都承受了大客流冲击。人民广场站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站点只是集中体现,这些客流都是从地铁各条线路乘坐、换乘过来的”。
虽然客流很大,但这几天,记者分别在上述站点现场值守看到,在地铁方面以及志愿者和相关部门配合协调下,不管是封站,还是限流工作,都进行得有条不紊,现场游客基本都能听从指挥。10月2日,湖北来沪游客文女士一家赶在下午4时封站前进入2号线南京东路站。她告诉记者,“地铁方面的提醒和安排都很清楚,虽然是第一次来上海,但搭乘地铁很方便,还节约时间”。
轨交帮助发现城市的美
文女士的感受并非个案。为了方便外来游客及本地市民,这次长假到来前,地铁运营方印制并投放共计150万张卡片式“全网络便民信息”,内容包括全网络线路示意图、各条线路首末班车时间等信息,大小与名片一致,便于携带和保存。许多乘客在地铁站服务中心或便民信息架上取到后,都爱不释手。从苏州来的许姓小朋友拿到卡片十分兴奋,“苏州现在还只有一条地铁线,上海已经有10多条了!这张卡片我要拿回去做书签!”
外地游客真切感受到轨交的方便快捷,上海市民更通过地铁重新发现了这座城市的美———原来通过轨道交通,身边的景点是如此触手可及。
长假前夕,地铁微博发布了“上海地铁带您去公园”方案,建议“如果在上海,不妨逛公园吧”,并列举了轨交覆盖的100座以上的上海公园,引来一片“赞”声,@林惜LynnChen感慨“还不知道上海有这么多的公园呢!”@沙石老夫则提出了“实惠”的攻略:“这个图不错,各位买张1日票,只要18元就可以在24小时内无限畅游各景点。”
记者在中华艺术宫站采访时遇到一位“铁丝”(上海地铁的粉丝),他的话颇有代表性:“在我看来,上海地铁已经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这么简单,而是你感受上海的途径,看看地铁线路图,仿佛能够触摸到这个城市的脉搏!”
有效组织确保运营安全
乘客看“热闹”,地铁人则重“门道”。这个“门道”就是落实运营方案,确保运营安全。上海地铁在双节来临之前已经准备了充分的预案,“火力”全开。
9月30日至10月3日期间,全天实施一级保驾措施。“我们已经有了许多国庆长假运营的经验,”轨交运营中心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但每年都有其新特点,我们依旧要谨慎应对,确保万无一失。”
2009年,上海地铁客流日均339.5万人次,在客流最大的当年9月30日,最高也仅是473.46万人次。“当时无疑也感受到客流的压力,但现在看来‘恍如隔世’,现在动不动就要超过700万人次,今年9月29日一下子就冲到了742.9万人次!”2010年,国庆叠加了世博效应,日均客流猛增至561万人次;2011年国庆长假期间,客流规模已经和今年相仿佛,日均达到547.85万人次,9月30日当天的客流达到710.57万。“当时,上海地铁刚刚遭遇了‘927事故’,地铁组织实施到当时为止保驾规模最高的国庆运营保障,根据组织方案和公安等部门要求,有序完成车站封站、出入口关闭、列车跳停等一系列工作。”
而今年“双节”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热点活动吸引了庞大地铁客流。为此,上海地铁在世纪公园站、耀华路站、上海火车站站、徐家汇站、人民广场站、南京东路站、豫园站、陆家嘴站等靠近旅游景点、交通运输、路演活动等热点车站,增加服务人员与志愿者现场维持秩序,保障安全;实施针对瞬间大客流聚集的“一站一预案”,采取出入口单进单出、临时关闭部分出入口、站内外实施限流等客流管控措施,切实保障安全。
本报记者 吴强 叶薇 沈敏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