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平方米显寒酸
从密歇根湖畔的中央公园往西走三个街口,就能抵达奥巴马竞选总部最大一间办公室,一幢略显老旧的7层沿街公寓楼。如果说奥巴马“大选之夜”大本营算得上气势不凡,身为“中枢机构”的竞选总部只能用寒酸来形容。要不是门口的地址铭牌和奥巴马官方网站上的地址相对应,估计无人能想到堂堂奥巴马竞选总部办公室即藏身于此。
号称“竞选总部”,其实只占据了公寓5楼一层楼面。从电梯出来,扑面而来的奥巴马头像和竞选标语才让人多少感到大选气息。为了最大限度利用空间,300多平方米的空间分割成大大小小十几个房间,每个房间内除了桌椅就是一些文件和墙上的标语。虽然有些混乱,但现场工作还算有条不紊。
临近投票日,包括奥巴马竞选助手梅西纳在内的一干核心人员早已跟随奥巴马“南征北战”,整个竞选总部只留下几个工作人员,外加上百名来自各地的志愿者。短短十分钟,不断有新的志愿者前来助阵。
一天打几百个电话
一个手机、一份密密麻麻印有选民联系方式的白色通讯录、一杯水、一个汉堡,这几乎就是一名志愿者一天工作的全部内容。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内就“蜗居”着9名志愿者,所有人互不干扰,各自翻着通讯录埋头打电话。
“这里总共有125人,基本上每个人一天要打几百个电话,最多的是一天打一千多个。”说起这里的工作强度,黛比露出自豪的表情。“不过每个人都很享受这个过程,因为他们是在为自己的理想工作。”
打完一个电话后,来自俄亥俄的志愿者苏珊靠在椅子上一脸疲倦。面对采访她依然露出笑容:“有点累,但最后一天了,必须坚持。”
整个竞选期间,平均一个志愿者要打2万个电话,而联系的选民遍布全美,单单是竞选总部打出去的电话就有上千万个。“任何时候不要先挂电话”,“语气尽量亲切些”,类似的标语贴满了竞选总部墙上。
除了英语、西语两大语言外,不少志愿者还会一些小语种,以应付不会英语的选民。在门口一份宣传海报上还印有中文:“如果可以,请你提前投票……”
25分钟成功“策反”
上千万个电话中蕴藏着无数故事。“有很多人会直接挂电话,听的人中大部分态度很好,但也有破口大骂的,反正什么人我都碰到过。”来自芝加哥的志愿者凯茜说,“我最长的一次是打了一小时给一个独居老人,最后他说:‘让我想想,也许会听你的。’对我来说这已经成功了。”
采访过程中,一间办公室内突然传出一阵热烈的掌声。闻声过去,原来是一名叫彼得森的志愿者花费了25分钟,成功地让一名罗姆尼的支持者改变主意转投奥巴马。放下电话后,他一脸骄傲地接受同伴的庆祝:“这真的让人激动,如果你能说服一个人改变主意,其实也说明你站在了正确的立场。”
一场美国大选决定了无数人的命运,也有不少人在幕后为自己的命运而努力。有3个孩子的志愿者凯茜说:“家人都很支持我,因为奥巴马就是在为我们这样的人工作。”
驻美记者 徐东海
(本报芝加哥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