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4年至今,日复一日,他已在母亲身边守候了38年。为了照顾好母亲,袁荣朋甚至放弃了机关工作的大好前途,主动要求停薪留职做专职“保姆”。
38年寒来暑往,尽管母亲从未听懂过儿子一声声“妈妈”的呼唤,袁荣朋却无怨无悔。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他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人间真情。
一个不简单的决定
袁荣朋的母亲张贤媛今年92岁,19岁时跟随父母和9个兄弟姐妹从日本归国。从小受过良好教育、讲得一口流利日语的张贤媛,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镇江做大学教师。上世纪60年代,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张贤媛和丈夫自愿到苏北农村东海工作,当了一名普通的兽医。
“当时的东海,缺吃少穿不说,医疗资源更是极其匮乏。”儿子袁荣朋回忆起往事:1974年的一天,母亲出现发低烧、呕吐的病症,当地医生误诊为疟疾,延误了病情。在连续发烧18天后,母亲被哥哥连夜接到南京治疗,经确诊为脑炎,住院10天之后即康复回家。原本松了一口气的家人后来却发现她出现了明显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等问题,两个月后,她已经完全失明,毫无知觉了。“父亲急死了,联系在大城市工作的舅舅阿姨,辗转去南京、上海、北京等地看病,得到的结果都是脑炎后遗症,成了植物人,治不好了。”
这对当时刚满20岁的袁荣朋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作为母亲最疼爱的小儿子,从那时开始,他就在心里作了一个决定:以后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照顾好母亲下半辈子的生活。
母亲病榻前守了38年
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时在机关工作的袁荣朋,每天早上5点钟准时起床,给母亲洗脸、梳头发、喂饭,由于母亲无法咀嚼食物,他就把饭菜嚼碎后喂给她吃。喂完饭以后,袁荣朋还要洗母亲换下来的衣服和弄脏的被套、床单。每天晚上9点钟老人睡觉前,他都要把早上起床时做的事情再重复一遍。每天夜里,他都要起来给母亲翻身数次。
1994年,袁荣朋深感工作和家庭难以兼顾,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他找到单位领导,主动要求停薪留职在家做专职“保姆”。“很多领导同事都觉得不可思议,干嘛放着好好的机关工作不干回家伺候老人,我就想,再苦再难不能让妈妈受委屈。”为了方便,袁荣朋就在老人屋里搭了张床,和母亲住在一屋。
寒来暑往,花开花谢,不知不觉中,老袁已在母亲身边守候了38个春秋。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老人身上总是干干净净的,不仅从未得过褥疮,而且房间里也闻不到一点儿异味。
“这38年,我全身心投入到照顾妈妈身上,再也没有走亲访友,几乎和外界已经隔绝了。”老袁动情地说,“最对不起的就是妻子和女儿,她们的生活我很少过问,女儿上大学第一次出远门我都没去送过。”说到这里,他的眼睛湿润了:“我是一个合格的儿子,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合格的丈夫。”
好在妻子和女儿一直都很体谅袁荣朋的孝心,现在家人都搬到新房子居住了,只有老袁考虑到母亲的身体因素,和她留在了老房子里。
“什么时候你才听懂?”
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机械地重复着照顾母亲,完全放弃自己的生活,可能很多人都无法忍受,可袁荣朋无怨无悔。为防止母亲长褥疮,他买了全套的按摩设备,帮助母亲按摩身体,促进血液循环;为了及时掌握温度变化,他在房间里挂了智能温度湿度计,每天及时给母亲增减衣服……
爱好音乐的袁荣朋有时会在母亲床前弹一段吉他。这时,母亲会随着节奏轻微晃动头和脚,流露出高兴的样子。“她知道是你吗?”笔者好奇地问。“不知道,完全不知道我。”说着,袁荣朋又在母亲耳边呼唤:“妈妈,什么时候你才能听懂?”
阳光照在这对情深意切的母子身上,一瞬间,大家都湿了眼眶。王文 张开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