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买了一套精装修的房子,房子交付的时候,我才知道现在还有一个很旺盛的行业:验房。既有验房,自然就会有验房公司,在验房公司工作的还算是技术人员,叫验房师傅,而且大多是通才,土木水电,都能说出个甲乙丙丁。我找到验房公司,签订协议,按每平方米计价,价格还不低。两位验房师傅在我那套房子里转了半天时间,一共发现了大大小小48处毛病,当我为此惊讶不已的时候,他们却说,你这房已经很不错啦,我们以前最多查出过200多处问题呢。
计划经济的时代,也不知什么原因,住宿难、洗澡难、理发难、下饭馆吃饭难,要难永远难,总也无法解决。当时就觉得万分奇怪,既然难,为什么不能多建些洗澡堂、理发店、饭馆、旅馆呢?后来市场经济了,转眼间什么都不难了。所谓市场经济,就是缺什么很快就会补什么,等到过剩了,就优胜劣汰,自动减少。过去搬家都是靠友情、亲情、同事情,每搬一次就会欠一屁股人情债;市场经济来了,搬家公司如雨后春笋,搬家车满街跑,人人省心。
验房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有需就有供;但这个行当的产生却很尴尬,都是建筑商、施工队、监理部门偷工减料、不敬业、不负责任的结果。房子盖好了,按理都要验收,不验收就不合格,不合格就等于没盖好房子,没盖好怎么能出售呢?可是偏偏就有很多房子不合格也能出售,出售之后再发现问题,于是,业主拒不收房,或者收房之后再打官司,再拖欠物业费,一连串的矛盾无穷尽地接踵而来。因为买房而导致的纠纷和官司,已是当今社会的一大景观。
由于不敬业、不负责,带来了一个行业,还养活了一大批人,培育出一大拨专业人才,而且还是由受损害的一方出资养活,这是一种无奈。其实,验房这个行当,业主接受也是迫不得已,无缘无故多出一笔费用,凭什么?对于那些开发商、建筑商来说,验房是他们催生的,但也是他们痛恨的。在验房协议上就有一条,如遇第三方干预,验房公司有权中止验房,不承担相关责任。这个第三方是谁,协议双方心知肚明。验房师傅提了一堆建议,这些建议的内容原本都是专业的,是业主很难察觉的,也是最容易蒙混过关的,可却被搜罗出来,再由业主怒气冲天地反馈回去,第三方再来返工修补,来回折腾几次,岂有不怨恨之理?我就听验房师傅说,他们这一行还有生命风险,经常是一出小区门,就被暴打一顿,明知是谁干的,最后却找不着人,只得认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