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波兰作家贡布罗维奇的小说《色》,大多会被其标题吸住眼球:火辣大胆?过于直率不加掩饰?还是图穷匕首见,赤裸裸地挑捡出情色来开涮读者?张爱玲曾写过《色·戒》,众多张迷们将它奉为经典,被李安改编成电影上映后还曾引发不小的风波。千错万错,归结为一点,就是情色误人不浅,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万恶淫为首”。
有人不禁要问,难道新近翻译出版的《色》还嫌这情色之水浑得还不过瘾,硬要再来横插上一杠子?还是先回到书名上来,重新审视一番。在波兰语中,标题为Pornografia,它在诸多欧洲语言中都可找到同源词,英语中是Pornogra-Phy,法语和德语中都为PornograPhie。它们最早的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语中的PornegraPhos,Porne意为妓女,graPhos指线描,叠加起来后的意义一目了然,意指文学、美术和影视作品中的色情描绘。
看官读者倘若过于较真,因此将它视为作者的真意,那真一头踏上了不归的迷途。贡布罗维奇在法语译本前言中曾说:“这不是一部讽刺作品,而是小说、古典风格的小说……描写中世纪式的两位先生和两位少年的小说,感性意义的形而上学的小说。”这番话有些神神叨叨云遮雾绕,要解开其间的奥秘,还是得回头将文本细察一番。
毋庸置疑,男女间的情色纠葛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内核。但这种纠葛非同寻常,远远超出了常人的预期,最后竟染上了一层怪诞的色彩。两战期间,两位绅士来到偏远的乡间,遇上了一对青年男女。依照种种现成的惯例,人们会推想,这两名绅士抑或其中一人爱上了少女,触发一场始料未及的风波,抑或两人同时爱上了女孩,进而争风吃醋,自相火并……颇为吊诡的是,尽管女孩已有了未婚夫,男孩对女孩并未来电,但这两位男人最大的心愿却是要将这两个从小青梅竹马的少男少女扭合在一起,以获得自身心理的最大满足。在那一刻,这两位男人已成了行为艺术家,那一对少男少女无疑是他们手中可供捏扭搓揉的材料。他们将赋予这粗陋的材料以华美的形式,将它打造成一件瑰丽的艺术品,抵御住时间无情的侵蚀。于是,他们分头行动,唤醒、激发这对男女的情欲,让他们彼此投入对方的怀抱。
如果仅限于此,读者只会莞尔一笑。但最终事情的发展要比人们想象的要远得多。这对男女在两位男人眼中是青春诗意的象征,他们着魔于这一青春之美,最后竟不惜跨过血泊,用精心策划的杀戮让他们俩逼近青春的核心,苍白的尸首使他们此生此世永不分离。
在文学史家心目中,贡布罗维奇与卡夫卡比肩齐立于20世纪中欧文学四杰的行列中。单从这部《色》来看,他与卡夫卡在精神气质、创作构思方式上的确有着不少可比之处。和卡夫卡《诉讼》、《城堡》一样,贡布罗维奇作品中的诸多细部逼真传神,栩栩如生,但合上全书,要对作品的整体作出精准的判断,一时间难免会束手无策。《色》构筑的便是卡夫卡式的城堡,一座情色的城堡。乍看之下,它屹立在晴天白日之下,但你试图接近时,却常常苦于无法找到抵达的通途。它若隐若现,与你若即若离,当你以为擒获了它时,却发现手掌中空空如也。
(贡布罗维奇《色》,杨德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