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美国花旗总会:乔治亚风格后的崭新路径
邬达克设计于1923年5月,随后鑫记营造厂承建并竣工于1925年8月,美国花旗总会便这样耸立在了福州路的这个地块上。为建造这幢大楼,美侨们总共花费了银元125万,换算成美元为30万,这笔费用主要靠发行100万美元债券来筹集,全部还清要到1953年。大楼地上7层,地下1层,用地面积为916平方米,而建筑面积达到了6753平方米。大楼的立面作竖向三段式划分,显然,邬达克想让它焕发的还是古典主义的美学趣味。大楼底层入口处有个三开间大小、装饰有塔式干柱式的浅门廊。外墙用美国进口的棕色面砖饰面,面砖与面砖之间又用白水泥作了勾缝,清晰而新鲜。二至五层窗口上方均有白色平券形楣饰,顶层则改为白色大理石的帕拉弟奥母题式双壁柱券窗,所有这些心思,让大楼有一种迷人的优雅。
进得大楼,白色大理石弧形楼梯由两边可至平台客梯处,楼梯栏杆下有十分精美的铸铁花饰。室内,为美侨们设计的各种娱乐设施十分完备,墙壁等处又采用美洲殖民地风格的深色木装修,四处可见的浅壁柱、白色门框与地面上铺设的米色大理石正相映成趣,呼应了那个被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美感。
说到花旗总会的墙面砖,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故事主角叫作黄首民,系浙江湖州人。青年时代,此君慷慨激昂、热血沸腾,投身辛亥革命,曾被陆军都督黎元洪委任为督战员。民国元年,经孙中山推荐,由当时实业家聂云台资助,赴美国阿拉巴马州立大学留学,攻读农科,尤专植棉。民国11年,黄首民四处奔波、筹措资金,创办了泰山砖瓦公司,被邀入股的还有史量才、黄炎培、刘鸿生等人。泰山砖瓦厂投产后,适逢花旗总会建造于上海福州路,邬达克特别钟爱的紫色皱纹陶瓷面砖刚由美国运来,作了花旗总会的外墙装饰。黄首民看后,心头大震亦大热,随即组织力量研究,经反复试制,于民国15年制成薄型陶瓷面砖,称为“泰山面砖”,色彩、性能都不亚于美国货。民国17年,获国民政府工商部专利权,随后便运用在了锦江饭店、国际饭店、百老汇大厦以及马勒公馆上,一时无二地独领了风骚。
在美国花旗总会落成之际,那也是邬达克走到了一个重要的交叉路口,或者说是他在上海生活的一个分水岭。
1924年12月1日,年仅31岁的邬达克在外滩一边的横滨正金银行的某个空间中,开出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邬达克打样行。邬达克似乎有点迫不及待了。但他的独立开行,是不是让当年收留他的罗兰德·克利十分的郁闷?基于我对人性的理解和考量,这一定是毫无疑问的,毕竟,邬达克的离去,让克利先生折损的岂止是一半的江山啊!随后,从1925年到1930年,邬达克在他的打样行中继续地硕果累累,不断辟筑着最终通向“荣耀年代”的那条道路。1926年,邬达克收获了一个设计:宏恩医院,今华东医院10号楼。
宏恩医院位于大西路221号,建筑风格为古典复兴式。医院高有5层,局部6层,钢筋混凝土与砖木混合结构。专家们后来评论说:“邬达克在设计时强调尽量减少令人压抑的医院气氛,各部分功能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十分流畅,底层采用浅门廊与敞廊,使患者尽可能地接近和欣赏花园。宏恩医院的设计体现出邬达克严谨扎实的古典主义功底,以及处理功能复杂的公共建筑的特殊能力。”
宏恩医院之后,邬达克又接到了一系列花园住宅的设计订单,它们分别位于今日永嘉路、乌鲁木齐南路上。在法租界越界筑路彻底中止后的余波中,他让中西权贵们的肉身在上海有了愉悦的安置之处,让他们可以每天倾听法国梧桐在自己的头上或花园中沙沙作响。
汉口路的四行储蓄会大楼至今还很鲜明、很威武地耸立在汉口路上。这幢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大楼,立面上有着邬达克自花旗总会以来最喜欢玩的深色面砖那一手,而门洞、檐口、窗户等地方布满的古典符号,说明邬达克不仅对此类细节早已烂熟于心,而且,也说明他对业主要求总是能照单全收。历史证明,正是四行储蓄会的另一张订单,让邬达克走向了他的荣耀时代,也让他在上海获得了不亚于公和洋行威尔逊们取得的了不起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