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的交汇点
作为探索北极最早的国家,俄罗斯深知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北极安全红利”。早在2001年,俄罗斯就先于北极沿岸各国提出领土主张。2007年,俄北极科考队出动深水探测器,在北冰洋底插上三色国旗。2008年,俄总统签署法令,下令俄国有企业开采北极石油,并通过《2020年前及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今年2月20日,俄政府推出《2020年前北极发展战略》,内容涉及北极发展蓝图及战略工作重点,这些动作都显示出俄罗斯想成为“北极权威”的雄心。
具体而言,俄罗斯的“北极国家利益”包括自然资源与航线。据评估,北极地区石油、天然气、金刚石、镍、钴和铜的储量非常丰富,俄罗斯的目标是将北极打造成“战略性资源基地”。目前,俄罗斯已在北极地区实施若干个大型矿产开采项目,包括将于2016年投产的亚马尔天然气项目,投产后每年经北极航线运输1500万吨天然气和100万吨石油。至于北极航线,它是连接俄西北部和远东地区,乃至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最短路线,如能对航运进行有效组织,自然会带来可观利润。
当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一旦北极不毛之地成了“金窝”,觊觎者自然纷至沓来,为防他人“分一杯羹”,俄罗斯正加紧在北极圈内进行军事部署,强化北方舰队和西部战役战略司令部的作战实力,兴建更多军事基地,配置适合极地作战的特殊装备。据俄《独立军事评论》报道,北方舰队拥有该国最庞大的核动力舰队,包括攻击核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核动力巡洋舰等,随着北冰洋越来越多的冰层融化,北方舰队的水上和水下舰艇都将在更大范围的水域出没。此外,俄海军及国营商船队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核动力破冰船,在北极开展活动的能力远强于其他国家。
在空中航线方面,俄空军拥有最丰富的远程轰炸机极地飞行经验,近年来,俄空军第37航空集团军多次出动图-95MS轰炸机,赴北冰洋纵深执行巡逻任务。未来冰层融化前后,北极的天空无疑会更加热闹,届时俄罗斯势必对交通频繁的北极空域制定“行为规范”。
在北极陆地方面,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北极边界,绵延超过1.6万公里。2011年,俄国防部在北极城市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各建立一个特战旅,充当俄军在北极地区的行动主力。俄陆军计划在2015年成立首支北极摩托化步兵旅,以保护运输线的安全。
可能面临多国挑战
不过,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进取已受到周边国家的挑战,就连美国也加入竞争。展望未来,俄罗斯在航线、能源、非极地国家参与北极事务等方面将遭遇严峻挑战。
首先,俄罗斯想主宰北极航线的客观难度仍然很大,该航线西起巴伦支海,途经西伯利亚和白令海峡,终点是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受北冰洋冰情影响,目前北极航线仅在每年6月至10月通航,且需破冰船开路。这条航线若能全季节开通,将使从欧洲到亚洲的航行时间缩短到两周左右,航运成本将大幅度降低。有俄学者认为,如果俄罗斯开放北极航线,或许可以获得更多的交通运输所带来的税收利益,但北极航线不太可能全年运行,为此还不如积极建设直接连接俄罗斯与中国的铁路、公路干线网。
其次,极地能源开发技术尚不成熟,开发成本居高不下。业内人士强调,北极开发技术与陆上、海上的石油天然气开发技术截然不同,在北极要面对寒区抗冰和深水两大难题,这需要破冰船与更先进的管线技术来配合,这使得极地能源开发成本远高于一般油气田开发。
第三,非北极国家不希望俄罗斯垄断这片“白色宝地”的利益。尽管《2020年前及未来俄罗斯联邦在北极的国家政策原则》承诺努力确保北极作为和平与合作的区域,主张多边与双边的合作,但当今年5月北极理事会召开第8次部长级会议之际,俄罗斯就强烈反对扩大北极理事会规模,与希望北极“国际化”的北欧多国发生激烈冲撞。在莫斯科看来,北极理事会现有八个成员国已经为北极主权吵得不可开交,俄罗斯决不希望有新玩家加入。然而,美国和一些北欧国家的想法却不是俄罗斯能够左右的。
理想与现实有差距
从经济利益的角度看,俄罗斯最看重的是北极资源和海上交通线,不过北极航线前景虽好,但航运成本可能过高,莫斯科至今都无法对北极航运的利益得失做出科学评估,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决策。
更明显的事实是,俄罗斯在北极的利益肯定会被其他国家挑战(如北约国家、日本等),长远来看,气候变迁带动北极能源勘探及经济发展,使得北极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重要的一环,未来北极能源的出口动力可能来自那些经济欣欣向荣和综合国力逐步抬升的国家,而俄罗斯的整体国情依然是“吃苏联的老本”。由此可见,俄罗斯想称雄北极,理想与现实之间仍有差距。
另外,在地缘政治层面,目前俄罗斯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主宰这片区域。俄罗斯打算重金整军,保持核威慑力量,并持续加强海军力量投送能力,以证明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不过这些军力仍不足以遏制美国及北约国家的觊觎。 罗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