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性质 众说纷纭
接到张先生的来电,记者昨天下午来到欧江大厦调查,了解到这幢大厦的1至13楼是商业用房,属于一家纺织单位,从吴兴路门进,而所有的住宅区域都在14楼以上,从肇嘉浜路门进入。张先生向我们出示了他的房产证,房屋用途上赫然印着“住宅”两个大字,证明这里确实是私人住宅区域。
然而,在询问小区物业时却出现了分歧,物业经理则称不是很清楚,可能是商住两用房。记者又走访了该大厦的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该大厦从1998年起就一直被租给各种公司作办公用房,如今真正住在其中的住户只有11家左右,而具体的房屋性质也无人知晓。为了弄清事情真相,记者又来到了徐汇区房地产交易中心查找该房屋的真正信息。在上海市房地产登记簿上,该房屋类型登记是“新公房”,而并非商业用房。
装修快递 严重扰民
据张先生描述,由于楼中多有办公场所,而每一家公司的入驻都会带来噪声与垃圾。频繁的装修让居民饱受嘈杂之苦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忍受着一次次打扰。许多原本的住家都因此搬了出去,或将房子租给了别人,或只能闲置。在受到装修烦扰的同时,还经常有跑错门的快递敲门,不胜其烦。
火灾险情 心有余悸
大厦内的另一位居民也反映,几年前的一个春节期间,一住户全家人外出,回来后发现家里已是一片狼藉、面目全非,后来才知是一家租借在此的公司因燃放烟花爆竹点着了他们家的房屋。“这家人为此自己掏出了数十万重新装修改造,孩子高考期间也只能在外面租房子住。”说起这样的天灾人祸,大厦居民至今还是耿耿于怀。
据了解,当年大厦发生火灾后,居民曾多次向相关部门呼吁却始终无果。直到去年9月才等来了房管局的书面回复,称会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整治,可至今未见任何举动。
本报记者 张欣平
志愿者 汪妍君 俞季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