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素养,或许可以从一场音乐会中管窥一二,特别是这场音乐会露天、落雨。
4月19日下午,在上海音乐厅外大草坪上,记者目睹了1000多名爱乐市民与首场“上海城市草坪音乐会”的默契约会——这是一场信义之约、环保之约、志愿之约。
下午4时,距离演出还有半个小时,观众已陆续入场。5000多平方米的大草坪就是露天音乐厅,中雨,不足15℃的气温,让人颇感春寒料峭。草坪上,1000多张白色塑料椅依次排开,虚位以待。65岁的市民干国增选了其中一张,8年前退休后,他就参加了黄浦区淮海街道海燕合唱团,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世博大舞台……他和伙伴们不止一次登台亮相一展歌喉。
大世面都见过了,为啥下雨天还来看露天演出?“我们听说余隆指挥的日程都排满了,演出的日子就定在今天,乐队能冒雨演出,我们这些预先领了票的观众,就不会不来!”干国增理好雨披,端端正正地落座,很绅士。
比观众更早到的是一群志愿者。观众席上是不能撑雨伞的,入场时,志愿者要为每个人递上雨披,入场后,要负责引导入座。志愿者邬维佳是大二学生,她站在大草坪上帮几位观众扫描节目单。观众席的后面,竖着8块大牌子,手机扫扫上面的二维码,音乐会的节目单就有了。“够环保吧。”邬维佳乐呵呵地补充说,来做志愿者,就是因为这场“绿色音乐会”让她觉得很有趣。
1个半小时的演出里,黄英、廖昌永、韩蓬、黄蒙拉……依次登场。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出,让观众感觉时间过得飞快。记者站在观众席后面,眼前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雨披背影,看不见观众们的表情,却不难体会他们此时此刻的心情——每一曲终了,耳边除了“沙沙”的雨声,就是热情洋溢的掌声。
演出结束了,环卫工齐翠林笑了——当观众依次离开,如茵大草坪,依然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