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本版列表新闻
3月份以来720家私募获牌照~~~
     
2014年04月2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3月份以来720家私募获牌照
私募基金“游击队”变身“正规军”
连建明
图CFP
  本报记者  连建明

  由中国证监会负责起草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送审稿)及其立法说明,已上报至国务院。与此同时,3月份以来已经有720家私募基金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私募基金首次确立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合法地位,而一系列鼓励政策出台,意味着私募基金迎来了大发展机遇。

  私募获收编开启阳光时代

  最近一个月,一直在“地下”发展的中国私募基金可以说进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3月1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了首批5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名单,其中包括33家私募证券机构和17家私募股权机构。这一天,对于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私募基金在中国终于具有法律地位,被明确定位为金融机构,可以规范开展私募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私募业务。

  私募基金包括私募证券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证券基金类似公募证券基金,主要是投资股票、债券等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虽然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但一般称之为“阳光私募”,这是个宽泛而模糊的概念,因为之前的《基金法》并没有私募基金这一条,由于没有法律认可,这些机构虽然也发布业绩,比较“阳光”,但并无自己独立的身份,一般通过银行、券商、信托和第三方理财机构发行产品,法律上以投资顾问的身份出现。

  去年6月1日,修改后的新《基金法》正式实施,私募基金被纳入法律监管范畴。按照基金法规定,私募基金无需审批,仅需向行业协会备案,私募基金终于有了法律地位,有了独立身份。这种“独立”不仅意味着不再需要借助于其他金融机构作为通道,也意味着投资上将拥有更多自主权,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

  今年2月7日,《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正式实施,实行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分别向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3月25日,中国结算发布《私募投资基金开户和结算有关问题的通知》,私募投资基金可直接以私募投资基金产品的名义开立证券账户,这意味着,私募投资基金可以直接开户入市。此前私募投资基金进入证券市场,往往以公司名义或合伙企业名义开立证券账户,还有相当部分私募投资基金通过信托产品名义开立证券账户,运营成本较高。

  一系列措施都是推动私募基金走到阳光下,一个月里,一批批私募基金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成为可以从事私募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私募基金投资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从3月17日到本周,累计已有720家私募管理机构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其中,284家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436家私募股权(含创投)基金管理人。相信目前已经设立的私募基金都将在近期完成登记,因为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已设立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在4月30日以前履行申请登记手续。

  10年里在困难中快速发展

  经过10年发展,私募基金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2003年8月1日,国内首只阳光私募基金云南信托-中国龙资本成立,随后的10年里,私募基金一直在艰难中发展。尽管一直没有得到正式的认可,但私募基金的发展速度还是很快,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公募基金。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公募基金管理人92家(基金管理公司90家,合资公司48家,内资公司42家,证券公司2家),管理资产合计42664.95亿元,其中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31238.14亿元(含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公募基金业务规模),非公开募集资产规模11426.81亿元。

  尽管3万亿的公募资产和2007年牛市顶峰时相差无几。但是从有效资产规模来看,仍不及2007年。其中,2014年1月底的股票公募资产仅为10800亿元,远远低于2007年的股票公募资产规模。

  与之相比,阳光私募在这10年里发展速度更快,根据已知的发行规模统计,截至2013年12月,阳光私募行业运行的基金数量共计2472只,管理资金总规模已达到3017亿元人民币。全国已迅速成长出977家阳光私募机构(不包括信托公司、银行以及证券公司),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几个地区在行业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占据所有私募公司的75%。

  此前的2004-2006年此前一共才发行11只阳光私募,2007年在牛市行情下,随着多位著名公募基金经理(如肖华、石波、江晖等)加入私募,私募开始迅速发展。

  从业绩看,私募基金的业绩也不错,根据《第一财经·中国阳光私募基金2014年一季度业绩排行榜》统计,上证指数从2013年12月20日的2084.79下跌至今年三月的2047.62,跌幅为1.78%,同期,具有持续业绩公布的570只管理型阳光私募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03%,整体跑赢大盘近4个百分点。

  一季度阳光私募基金盈利率最高的三个产品为泽熙3、磐信1以及泽熙4,回报率分别为42.40%、42.23%和34.61%。被称为私募“一哥”徐翔创设的泽熙业绩出色,旗下共有4只产品冲进榜单,平均收益近30%。

  大批公募经理跳槽到私募

  私募基金发展迅速,当然与人才有关,证券投资这个行业,主要是靠人。10年来,一大批公募基金经理纷纷加入了私募队伍,促进了私募基金大发展。据统计,从2007年至今,在权益类投资领域的私募基金经理中,有110位来自公募。

  从公募跳槽到私募中的基金经理,大多数都是在公募基金中的佼佼者。比如,担任从容投资董事长的吕俊,之前是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目前任职上海弘尚资产管理中心CEO的尚健,曾担任华安副总经理、银华总经理和国投瑞银总经理。前财通基金总经理陈东升,目前担任同安投资董事长兼总经理。而易方达前基金经理梁文涛目前正在运作泓湖投资。前中海基金总经理康伟目前担任和熙投资董事长。

  这两年,盛名于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大部分已经离开公募投身私募,如易方达基金江作良、兴业全球基金王晓明、中邮基金彭旭等等。最大牌的当数华夏基金投资总监王亚伟,被称为公募基金“一哥”的王亚伟在深圳前海创设了千合资本,据有关调查,截至2013年12月31日,王亚伟旗下“外贸信托-昀沣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累计净值为1.1386,“单飞”第一年实现收益13.86%。这个成绩也许不及他在公募的成绩,他在华夏执掌的华夏大盘基金业绩增长了十几倍,创下公募基金最好业绩。尽管转战私募第一年王亚伟没有夺冠私募,但第一年的业绩也不算差。

  另一位明星公募基金经理、华商基金投资总监孙建波已经加入私募基金景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景林资产旗下A股私募基金的投资基金经理。孙建波2009年8月加入华商基金,先后担任华商盛世和华商策略基金的基金经理。2010年市场深度调整,但在这一年孙建波凭借华商盛世成长37.77%的收益率获得当年的冠军,超过王亚伟掌管的华夏策略6个百分点。2013年1月31日孙建波从华商基金离职。

  当然,私募中也不乏民间高手,如被称为私募“教父”的赵丹阳,较早推出私募基金,业绩出色,2007年他觉得股价太高市场风险太大,毅然清盘退出A股市场,这个勇气是公募基金无法做到的,而市场的走势最终证明他是对的,他让投资者逃掉了一次灾难。

  今年,赵丹阳认为A股已经具备投资价值,卷土重来,而旗下的深圳前海赤子之心也在第三批名单之中,不过,他并不在高管之列,其法定代表人为姚迁,两大合伙人莫娇负责投妍,秦晶负责风控,员工总数仅5人,远低于其他私募。

  另外,执掌泽熙的徐翔由于这几年业绩出色,成为私募基金的领军人物。

  私募基金从游击队变成正轨军后,这些优秀的基金经理更有了用武之地,私募基金可以自己直接推出产品了,3月28日,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推出首只真正意义上的私募产品——重阳A股阿尔法对冲基金,至今不到一个月,已经有10只私募基金产品推出了。

  随着法律地位正式认可以及管理条例即将出台,可以相信,私募基金将迈入规范、透明、快速发展期。 

  相关链接

  什么是私募基金

  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Fund)起源于美国。不少富有的私人银行家通过律师、会计师的介绍和安排,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较大的石油、钢铁、铁路等新兴产业,这类投资完全是由投资者个人决策,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组织,这就是私募股权基金的雏形。

  与之对应的公募基金(Public Fund)是向社会大众公开募集的资金。人们平常所说的基金主要是共同基金,即证券投资基金。

  私募基金包括私募证券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证券基金类似公募证券基金,主要是投资股票、债券等等,通俗说主要投资二级市场,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进行的一种集合投资。私募和公募的区别在于投资者人数,私募基金发行人数不能超过200人,并且不能通过广告等公开方式募集资金,由于人数少,私募基金的门槛就比较高,一般来说,每位投资者认购基金的金额从几十万元起步,甚至要几百万元。而公募基金就是公开发行,可以通过媒体发布招募书,而人数不能低于200人,人数多,门槛就比较低,一般来说投资者几百元、几千元都能认购。

  私募股权基金指的是VC、PE这类基金,就是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其投资方式主要是在企业不同发展时期进行投资,有的是企业刚刚创立时候就投入资金,有的是企业发展到比较成熟阶段但还需要资金的时候进行投资。总体上说,这类基金是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通过向不同投资者募集资金如个人、企业、政府设立不同规模的股权投资基金,当然参与的投资者数量也很少,单个投资者投资的金额都很大,获利方式大部分是通过这些企业发展成熟上市之后卖出股权,或者将股权转让给其他投资者。 本报记者 连建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家装专版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专版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申城社区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自贸之窗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06版:金融天地/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公司探营
   第B08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2版: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网上网下
   第B14版:房产在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城里城外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2014巴塞尔钟表珠宝展特刊
   第C03版:2014巴塞尔钟表珠宝展特刊
   第C04版:2014巴塞尔钟表珠宝展特刊
   第C05版:2014巴塞尔钟表珠宝展特刊
   第C06版:2014巴塞尔钟表珠宝展特刊
   第C07版:2014巴塞尔钟表珠宝展特刊
   第C08版:2014巴塞尔钟表珠宝展特刊
   第C09版:珠宝
   第C10版:珠宝
   第C11版:珠宝
   第C12版:人物
私募基金“游击队”变身“正规军”
新民晚报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B04私募基金“游击队”变身“正规军” 2014-04-25 2 2014年04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