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讲完英语课,班里的学生突然提出,要我讲讲出国留学该办什么银行卡。课间时间短促,不足以一言道尽个中曲直,所以借此地撰文一谈。
一 学生如何申请信用卡?
出国留学,带现金不行吗?行啊,你敢带多少?国家对现金携款出境,有明文规定,不得超过一定数量。你是土豪,也怕海关查,不是?躲过了海关,万一不巧露了富,给绑匪劫持了怎么办?太平点,刷卡吧。
刷什么卡?借记卡能不能刷?当然可以。但借记卡刷出去是真金白银,按了密码,按对就支付,付出去要讨回来就难,而且绝大多数没有积分——招行62开头的银联借记卡刷188元人民币,现在送点小瓶洗衣液、沐浴露之类的,估计你和我一样,都看不上吧。所以,刷信用卡吧。
对在乎积分、礼品、返现等等的“羊毛党”来说,海外刷信用卡,是非常划算的事——因为国内刷卡的活动越来越少。既然人在海外,至少要呆上几个月,干吗不顺便薅了这把银行的羊毛呢?
至少在上海,在校读书的大学生一般是无法申请信用卡的,因为没有全职工作,也就交不了社保,而上海办卡,第一看的就是社保。所以,请父亲或母亲办主卡,再给自己办附属卡,是最佳的方法。这对学生来说,好处极大——自己刷卡,别人还债。货真价实的“讨债鬼”!
二 申请单标还是双标卡?
首先,我建议你对自己的性格以及父母的性格做一次客观冷静的检测。检测的内容只有一项:神经是不是大条。粗心的话,老老实实,办一张卡即可。
为何要检测父母是否粗心?因为他们要帮你还钱啊,晚还了,给银行罚了利息,怎么办?关于罚息,我转一段业界人士董峥在“钛媒体网”上的文章:
“由于信用卡的本质是一个信贷产品,可以为发卡银行带来超额利息收入。以目前银行执行的普通贷款标准,最低贷款利率为六个月,标准为5.6%每年,最长为五年,标准为6.55%每年。而信用卡执行的贷款利率标准为0.5‰每日,折合为年利率竟然高达18%,超过普通贷款标准3倍。虽然信用卡提供了‘免息还款期’的服务,但是从招商银行历年公布的年报中我们看到,由信用卡产生的‘利息收入’的增长是惊人的:从2008年的18.53亿元,到2013年达到了88.55亿元,增长了4.8倍。而同阶段卡量的增长为1.5倍。由此可见,信用卡‘透支利息’是信用卡为发卡银行带来超值收入的‘源泉’。”
请学生和家长都听清这一记警钟。建议在双方的智能手机上都安装“时间表”这类提醒软件,“支付宝”也有类似功能。大家都很忙,忘记还款是很容易发生的情况。
言归正传,留学生要按照自己所赴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来决定刷什么卡。
先说大头美国。这个就很方便了。嫌卡多麻烦的,办一张美元卡即可。美元卡有单标的,如单VISA或单MasterCard。这在国内是新兴事物,中国银行的EMV卡就是此类,免美元对其他货币的转换费,终身免年费,白金级(别被“白金”二字吓住,其本质已沦为白菜)的卡还款容时居同业第一。中行很把客服当回事,出了麻烦也有争辩余地。当然,招行、上行都推出了单标VISA的美元卡,免货币转换费,也可以考虑。其中,招行这张卡是VISA Signature,在VISA的等级里,高于白金,偶尔能享受到一些意外惊喜吧。
国内多见的,是双标卡,也就是卡面上有银联(China UnionPay)标记搭配VISA、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JCB等标记的卡。这卡的好处是一卡双币,坏处是可能你想走VISA通道支付美元,而结账处帮你走了银联支付人民币。此外,银联近年促销推广活动,莫不针对卡号为62开头的单标银联卡,这种双标卡就享受不到了。至少我和身边的卡友,这些年都在慢慢淘汰手中的双标卡。不过,无可否认,双标卡的优势是方便。
三 汇率波动怎么选卡刷?
如果去中国香港、欧元区(不包括整个欧洲)、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那有两个选择,一是分而治之:中国银行的长城国际信用卡(分币种:港元、欧元、英镑、澳元)和中银JCB日元卡。一是笼而统之:工商银行的11币种卡或中国银行的EMV全币种卡。本质上,工行的11币种卡是中行长城国际卡和JCB卡的集成版。EMV则是把所用其他货币消费用美元记账,性质就不一样了。
这里就出现了海外刷卡的根本问题:汇率波动。在国内多数地区,我们用人民币,去银行购汇,买到的是美元,买其他外汇也都是先从美元走的。所以银行系统显示你的购汇额度,都是用美元作计算的。当人民币对美元升的时候,其他外币对美元或升或降,不一定就跟着人民币一起升。因此,如果你是喜欢在汇率波动里钻点空子的人,就要三思而后刷卡了。
且举二例。例一,你在香港的大学上学,那刷卡的选择就是两个:一、港币或美元,港币和美元挂钩,所以刷这两种,在美元记账没有货币转换费的情况下,是一样的;二、人民币,只能走银联。当港币对人民币进入下降通道时,也就是在几个月里,港币一直跌,那你就刷港币或美元,到期让你父母去银行购汇还,一定比刷银联锁定汇率来得划算。反之,则刷银联。例二,你在牛津大学留学,那你的刷卡选择就是三个:一、英镑,二、人民币,三、美元。英镑是当地货币,人民币是祖国货币,美元是国际通行货币。从历史汇率看,2010年1月初美元对英镑约1比0.62,对人民币约1比6.8;而2013年11月初,美元对英镑依然约1比0.62,对人民币约1比6.1。有三个变量,这道数学题就比较麻烦了。但这是应用题,受实际条件的约束较大。人民币不怎么好刷,至少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我没见到接受银联的商家——一定是我去的地方不够高端——这时你就考虑英镑和美元的汇率好了。
但无论你在何处,当你在两种货币间要做选择的话,如果货币转换费免了,那就哪种看低刷哪种。这是原则。2012年夏,澳币对美元走高到1.06左右,和同事去澳大利亚出差,他们纷纷刷美元,但我看空澳元,毅然决然刷中行的澳元卡,果然还款时,澳元对美元跌至1.04,用信用卡和外汇知识为国家省了一点钱,很开心。
最后,假设我有个儿子,最近要出国留学,我会办好这几张信用卡给他烧钱用:一、中国银行EMV白金卡(最好是代码0027的万事达版,部分货币汇率优于0019的VISA版),用美元记账,就刷它;二、交通银行标准金卡62开头单银联版,海外活动多(卡面是凤凰;白金卡是麒麟,有刚性年费);三、工商银行多币种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