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曲折遒劲,或旁逸斜插,或笔直向上,在上海植物园正举办的小品盆景展上,不断有感兴趣的游客发问:这些精致可爱的小植物究竟如何制作和养护呢?上海市盆景赏石协会盆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倪民中对此娓娓道来。
选干整枝 仔细养护
犹如“掌中宝”的微型盆景只需三勺土就能养活,但想要让它成为缩小版的“山水风景区”,体现深远意境,既需功力又要时间。那么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微型盆景的制作如何入门呢?
倪民中说,第一步是选材。“适合做盆景的树种有几个特点,叶片小,寿命长,适应性强,有优美的欣赏点。初学者最好购买半成品,树形的可塑造性比较强,又无需从小苗开始慢慢培育。本市的各大花鸟市场都能买到这样的材料。”
第二步是养护。“初步修剪之后,先施肥浇水,认真养护,让它健健康康地成长,经得起之后的折腾。”
第三步是整形,也叫做养胚子,这是最重要的环节。倪民中拿出一大把工具:“枝剪、切根剪、切杆剪、铝丝、铝丝剪、勾刀、愈合剂、斜口钳、球节剪、雕刻刀具,盆景制作的工具多得很。各种剪刀是用来修剪枝叶、树杆的不同部分,铝丝用来绑住枝干,按照个人意图对其生长态势进行修改,或曲或斜,一般一年后拆除再作调整。”养胚子的过程至少需要5、6年,才能养出雏形。
因材施艺 自然为美
盆景之美,美在以小见大地浓缩自然风貌,同时以景抒怀,体现深远意境。倪民中说,无论遇到怎样的材料,用上哪些制作技艺,因材施艺,自然为美,都是其中的要旨。
“你看这一盆松树,根是黑松,上面嫁接了五针松后再剪去黑松树杆,取黑松树根强健,五针松叶形好看的两个优点。”除了嫁接之外,他还介绍了“截杆蓄枝”、“粗扎细剪”等技术手段。前者指的是剪去主杆后让旁枝自然生长,姿态更为曲折变化。后者用铝丝以攀扎的方式粗粗绕在枝干上,大大改变树木形态,定型后再细致修剪。
经过造型后的盆景有多种形式:直干式、曲杆式、斜杆式、临水式、悬崖式、露根式、风动式、枯干式、丛林式、抱石式等,不一而足。
盆景曾一度以曲为美,越是扭曲变形的树形似乎越见作者功力。但倪民中并不这样看。“海派盆景不拘一格,重视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因势利导,随物赋形,讲究自然而不匠气,太过扭曲反而易怪易厌,流畅自然才是真美。”
初学者从何入手,习得古朴意态呢?他有两个建议。“一是多看好的作品,二是多看传统国画,古代山水深林画作中的老树姿态美,意境深,可以好好体会。”
盆器几架 相称最宜
树、盆和几架,是盆景艺术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不在于多名贵,却要求色彩、材质、形态上的相称相宜。
盆景多用紫砂盆和彩陶盆,形状不拘。几架多用红木、楠木、紫檀、黄杨等名贵硬质木材制成,也可用竹或天然树根加工。
海派盆景是最早使用博古架的流派,微型盆景创始人之一李金林大师就首创了用博古架成列,并加上小布景,发展至今,仅博古架就有几十种样式,专为盆景而设计。
光有好东西还不行,还得会摆、会搭配。“博古架一般三层,最下面一层适合树形向上的盆景,上面两层适合悬崖式、临水式盆景,上下呼应。”同样要呼应的还有树种、色彩、花盆、基架和摆件。“树种最好别重合,嫩绿、老绿要有层次,有花有果就更好。摆件以古典为多,陶瓷、木质等贴合树木的材质最相配。”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