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民晚报教育工作室主任 陈乐:
为更好打造新民晚报的“新民教育”品牌,教育工作室将大力弘扬学校“正能量”,直面教育民生等问题,目前推出“两个活动、两个计划”。
“新民教育论坛”活动将邀请校长、局长及教育界相关人士等畅谈当下教育民生等热点话题;“新民教育评选”活动将对上海市市民心目中的“好学校”进行评选、公示和认证。两个计划中的“校园新闻发言人计划”以培养优秀的校园新闻发言人、教师通讯员和学生通讯员为主;“最校园计划”以特色校园活动为主,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为学校特色制定“个性化”活动,“立体式”传承优秀的校园文化。
为使新民晚报的校园通讯站真正“落地”校园,崭新的“校园通讯”版面结合“新媒体”正式改版亮相,目前开设四个栏目:“校园通讯站”栏目将和“校园新闻发言人”计划紧密结合,作为师生通讯员的发表园地将正面展示校园形象;“新民教育论坛”栏目以图文形式报道与会校长精彩发言;“最校园”栏目既有共性的校园话题,还能针对学校特色进行专题报道;“教育民生直通车”栏目旨在为校园和社会搭建一个和谐的沟通平台。
● 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 校长 吴子健:
教育和千家万户都有关系,新民晚报是极具亲和力的报纸,能够通过“校园新闻发言人计划”和“最校园计划”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我觉得非常“接地气”。希望“平台”能充分利用校园通讯员网络,建立反馈机制,并能和政府相关部门搭建起良好的沟通渠道,把校园报道做得更好。
● 高安路第一小学 校长 滕平:
我们对媒体是既熟悉又“神秘”,刚才听了两位主任的介绍后,感觉“耳目一新”,很欢迎这种与民生对接的“平台”,也希望能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平台上展开一系列“移动交流”,“线下”活动如“最校园计划”我们也很期待。
● 武宁路小学 校长 孙纳新:
这样的“平台”让我们更近距离的接触沟通,让更多人了解教育的本质与目的,帮助更多孩子在学习中取得快乐的“真经”。
● 民办新世纪小学 校长 杨毅蓉:
目前我校一些活动是“关起门”来让孩子和家长自己享受,我们也希望能更多地与大家分享,让社会公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是如何关注孩子全面发展的。这个“平台”提供的机会正好可以让体制内外的学校互通有无,共同合作成长,为教育事业做些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
● 虹口实验学校 校长 胡培华:
我校愿意通过这个“平台”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集聚教育的正能量,推动学校发展,让老百姓了解“身边的好学校”。
● 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 校长 叶薇芳:
期待我校能通过加入这个“平台”获得再次腾飞的机遇,成为“社区百姓”心目中的“新优质”学校。
● 上海市日新实验小学 校长 沈敏:
这个平台的建立是在媒体和学校间找到了一个切合点,在民生和学校之间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沟通桥梁,这是个很好的开头。
● 彭浦新村第一小学 校长 刘静:
“平台”里的“最校园计划”中的“个性化制定”是个亮点,可以帮助学校将特色进一步梳理与发扬光大,还能借助“平台”把学校特色做得更鲜明与“个性化”。
● 上海市民办金苹果学校 小学部校长助理 王海瑛:
我校很荣幸能参加这个活动,也希望通过“平台”进一步扩大学校影响力,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富裕”。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民办外国语小学 校长助理 张靖:
“线上”“线下”活动为我校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实践平台,我校很期待能够成为这些活动中的一份子。
● 和田路小学 办公室主任 王浏浏:
像我校这种具有特色的普通公办小学,更需要借助这类平台进行学校特色形象推广,把本校特色更好地传承下去。
(发言整理 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