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陆家常见的一幕:户主陆道章与妻子潘菊英侍候109岁老母亲徐金宝在床上用过早餐后,一起把老母亲从床上慢慢地抱到轮椅上,推到院中。在阳光下,潘菊英小心翼翼地为婆婆梳头,孙女抱着重孙与祖奶奶逗笑,儿子陆道章为母亲房中的花修枝、浇水。剪完婆婆的指甲后,潘菊英轻声问婆婆:“妈妈,今天中午饭你想吃什么?”
陆道章原是亭林红阳村党支部书记,上世纪九十年代,作为当时亭新乡首位创业者,他创办了一家玻璃器皿厂,带动周边8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那时,工厂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创税约500万元。陆道章勤劳致富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2006年,他将十年前翻建的厂房,赠送给红阳大队。
陆道章退休后,继续热衷社区公益,当好群众邻里间的宣传员、调解员。“老陆在小区威信很好,他的话我们信服。”寺北小区居民经常如此赞许他。
老陆的妻子潘菊英是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夫妻俩结婚50多年,关系一直很融洽。潘阿姨几十年来持家有道,从村办企业退休后,更是悉心照顾高龄婆婆,为她洗衣被,倒马桶,剪指甲,泡绿茶,洗头剪发,任劳任怨。2003年,老人摔了一跤,第二年不能走路了,于是,每天夫妇俩为她穿衣,从床上抱到轮椅上,推到室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老人还有一习惯,尿布一定得由儿媳来换,每次老人身体不好或住院期间,潘阿姨都耐心地为她擦身子,换尿片。
老陆夫妻俩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子女,孩子们以父母为榜样。三个女儿女婿及孙辈同邻里相处和睦,乐于助人,对长辈都很敬重、关爱。老陆常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诚实做人、诚信做事的道理挂在嘴边,女儿从小就被要求清白做人,认真做事,成为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
陆道章一家五代同堂,子子孙孙数十人,他们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怀子女、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传递家庭美德。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