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茶友带来了当地特产,黄山毛峰和徽墨酥,我眼前一亮,好一幅“茶墨俱香”双馨图。
茶墨馨香的艺术氛围一直为历代文人所推崇。墨为文房之宝,文人须臾不可离也。历代文人对优质砚墨的精心研制与不懈追求在徽州已然成为悠久的文化传统。拥有一块品相俱佳的曹素功徽墨,被视为具有儒雅品位的象征。而古往今来文人与茶的有趣故事,更是脍炙人口,那些传世佳作都离不开茶墨馨香的滋养与浸润。
唐代陆羽研茶成就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宋代苏轼喜茶创作了千古奇文《叶嘉传》,卢仝的“七碗茶”诠释了唐人饮茶的境界,范仲淹的“斗茶歌”记录了宋人斗茶的意趣。书画名家赵孟頫留下了民间农夫《斗茶图》。豪门后裔张岱在谈艺修史的同时,一篇《闵老子茶》,将流传久远的中华茶艺描述得精彩绝伦。文学巨匠曹雪芹的一部《红楼梦》,处处洋溢着品茶与泼墨的馨香与魅力。
现代以来,文学大师林语堂的茶论常是妙语连珠,幽默隽永。叙述中既富文学色彩,又含哲学意蕴。他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当代作家张承志把饮茶看作是“无望岁月里唯一的奢侈”,在粗茶中喝出了神奇,让我们不得不在一斟一饮之间回味。张抗抗从绿茶中喝出了“清淡中悄然渗出含蓄的魅力,从不张扬的那种自信”。她说:“绿茶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精神馈赠,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读着这些描述饮茶的撩人文字,由不得你不端起茶来细细品味。其实,茶与墨确有着许多相通相近之处,当茶与水相融,水释放了茶的风味,茶成就了水的品质;当墨与水相遇,水让墨释然,墨使水永恒。由此可见:茶,提升了文人的艺术境界,墨,赋予了文人的艺术成就。
宋人司马光一次约人斗茶,结果苏东坡胜出,司马光心有不服,便有意出个难题问苏东坡:“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同爱两物?”苏东坡微笑着稍加思索,从容不迫地欣然反问:“奇茶妙墨俱香,公以为然否?”众皆信服。自此,茶墨结缘,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