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手是一种礼仪,施礼者吻受礼者的手背,用来表达吻者对被吻者的一种感情(尊重、礼貌、悔过、忠诚、顺从、爱慕乃至献殷勤)。虽说是吻,但吻手在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动作,嘴唇并不接触手背,而是在快要挨着手背时打住。在欧美某些守旧的家庭中往往保留着孩子吻父母手背的习惯。据说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访问柏林新克尔恩区的一所学校时,一位出身传统家庭的男生在征得同意后吻了总理的手。
吻手习俗多见于欧美国家,但土耳其、亚洲东部和东南亚的某些国家也流行吻手。吻手形成于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的欧洲,表示普通人对显贵人物(贵族、高官、教皇、主教等)的忠心和敬重。具体表现为吻这些贵人的印章戒指,因为印章戒指是权力的象征和证明,后来人们甚至把吻手看成了统治者对臣民的一种奖励。最后,吻手流行在不戴印章戒指的普通老百姓中间,渐渐地,对显贵的忠敬元素越来越少,吻手经常出现在社交场合和民间活动中。
吻手在波兰至今仍很流行。在奥地利,吻手的习俗也一直延续到今天,常见于维也纳歌剧院舞会和各种社交圈内。奥地利人常把“吻您的手”作为问候语使用,向女主人或女宾说“吻您的手”表示一种祝愿,并可同时吻其手背。另外,“吻您的手”也用来代替“再见”和“谢谢”的意思。在匈牙利(主要对年长者)和罗马尼亚,“吻您的手”也是问候语。
土耳其人在很多场合(如久别重逢、节日里、婚礼中),面对父母、教师、年长的亲戚和朋友经常通过吻手表示尊敬,在吻手后,还要将对方的手背放到自己的额上。按习俗,只对年长者施吻手礼,对同龄人或比自己年轻者不吻手。
吻手是需要讲究规则的,男女之间可以吻手,但只限男子吻女子的手,女子不能吻男子的手。女子不宜主动将手伸给男子(要求被吻),而只能顺从对方意愿而“迎合被吻”。吻手分“完成式”和“非完成式”,“完成式”指名副其实的吻手,“非完成式”即象征性吻手。女子已婚或守寡,则可对其行“完成式”吻手;女子若为单身,宜取“非完成式”。
在特别传统的社会或家庭中,吻手往往是一种常见的求婚形式:男子(未婚夫)首先在女子(未婚妻)的母亲面前跪下,表白自己的求婚愿望。如果未来岳母应允,便将手伸给未来女婿,让其吻手。接着未婚夫又跪到未婚妻的脚边,请求她做自己的太太;若她同意,同样将手伸给他吻。在恭敬地吻手后,他给她戴上结婚戒指,并再吻一次已经戴上婚戒的手,表达他对她的忠诚和恭顺,而从这一刻起,她也就从他的未婚妻变成了他的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