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渐渐爬上了两鬓,不知不觉已到了古稀之年。周围的老人们各有爱好,有的喜欢静读书报,有的爱好打拳舞剑,也有的酷爱漫游,笔者则有一项独特的爱好———整理老照片。
两年前,我把自己人生各个阶段拍的照片统统翻了出来,足有200多张,按学生时代、上山下乡、工厂生活、新闻从业、退休以后分类,整理成五大本。对于重点照片,我还一一作了文字说明。整理、翻阅老照片,是一种人生的体味,它能勾起人们对美好往事、珍贵友谊的回忆。董黛是我小学时的语文老师,在我的照相簿里,至今保存着一张她与我在一起的照片。董黛拿着课本,微露着笑脸,在指导我学习,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专注,仿佛慈母一般。这张照片是当年一家报社记者拍的。原来我读小学四年级时,语文成绩很不好,董老师热情辅导我,赠我一本《新华字典》,并对我说:语文是工具,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用得上,一定要好好学。正是她这句话,促使我在学习上下苦功夫,到了六年级,作文常常获优。一位记者获悉此事,作了报道。
上山下乡时我拍了很多照片,有喂马的,有在田里收割苞米棒的,有结伴赴五大莲池游玩的,也有在广播室里写稿的,等等。但有一张泛黄的与韩乃寅肩靠着肩,手挽着手的照片,我一直珍藏着。韩乃寅是鸡西市下乡青年,爱好写作,与我志趣相投。我们常给黑龙江日报、黑河日报投稿,稿子屡屡见报。后来我返城了,他考上了大学,两人各奔东西。没想到前几年,他编剧的《龙抬头》等两部电视剧在中央台播放,成了闻名全国的大作家(韩是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我赶紧拨通长途电话向他表示祝贺。那头传过来的声音是:我做得还很不够,还需不断努力。我手头也有这张照片,让我们的友谊永存!
60岁以后,我的身体一度不太好,失眠,乏力,人下蹲站起来后会头发晕,医生说我身体底子比较差,于是我加强了自身锻炼,在公园里结识了一位擅打太极拳、练气功的行家张逸师傅。我天天跟着他学习,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后来身体渐渐好了起来。而今虽已七旬,但身板硬朗,精神矍铄。为了纪念我们师徒情,当时拍了30多张照片,我把其中3张照片放在照相簿最醒目的地方,逢人便介绍道:张逸是我的保健老师,我能脱离“亚健康”,全靠他的引导。
有一次,当年一起去黑龙江农场务农的“插兄”聚会,我把几本老照片集带到了现场,大家争相翻阅,趣味盎然。我向大家讲述了老照片后面的一个个故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我感慨地说:整理、翻阅老照片,也是一种爱好,一种人生的快乐。一张张照片,仿佛一颗颗珍珠把人生串连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