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5: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5月1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沪上唯一一对百岁夫妇
祝天泽
  文摄/祝天泽

  日前笔者驱车来到花园式的浦东新区社会福利院,采访了申城唯一一对百岁夫妇。20平方米的房间,整洁有序,一尘不染。墙上挂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祝词,低柜上摆放着韩正书记签名的百岁夫妇荣誉证书。坐在床上的102岁的徐云祥老人正在与护理人员聊天,在一旁的103岁妻子赵大妹正用钩针编织着彩色图案的茶垫,她心灵手巧,不一会儿已织了近一半。据护理人员卫阿姨介绍,这两位老人身体状况很好,没有什么大病。

  徐云祥赵大妹都是浦东洋泾人,他们分别住在两个村庄,相距三里地。9岁时,由父母作主定的亲,10岁有了来往,21岁结婚,至今成婚已有82年。妻子未上过学,一直料理家务。丈夫读过几年私塾,15岁进铁工厂学生意,车、钳、刨、铣,无不精通。公司合营后,进入上海电影机械厂任金工车间主任。他们育有7个子女,而今五代同堂共有50人。

  这对夫妇是2003年住进浦东新区社会福利院的。刚来时徐云祥老人特别喜欢看报纸,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上海老年报一到,往往轮转着要看上一二个小时。当别人问他当前国内外大事时,老人都能说出几件来。空闲时常到福利院小花园里散散步,还参加了院部组织的川沙公园游玩活动。老人常说:人要常动动,动能打通血脉,动能延缓衰老。

  两位老人在福利院生活了11年,他们特别感谢福利院领导的关心和护理人员的细心照料,徐云祥老人说:是福利院亲人般的关怀,把我们送进了百岁行列!为了让老人吃得香,吃得好,提高免疫力和精气神,福利院食堂想方设法改善伙食,早餐有赤豆粥、芝麻糊、麦片粥、八宝粥、莲子羹、白煮蛋、豆浆、包子、馄饨等。中晚餐有老人爱吃的蒸蛋、清蒸鳜鱼、红烧肉、鸡鸭块、蚕豆等。菜尽量做得软和一些,让老人易于吸收。原来两位老人同居一室,半夜里一方醒来起夜尿,往往会惊醒另一方,影响他人睡眠。为了让两位老人都睡得踏实,后来把他们隔开,分居两室睡眠,白天让他们在一起。老人只要有个头痛脑热的,医务人员便第一时间赶到房间为他们诊治。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夫妇长寿的重要因素。”据护理人员介绍,在生活中,两位老人养成了5个好习惯:一、遵守生物钟。每天定时睡觉,定时起床,上下午各做什么事情,都有安排,从不打乱时序。二、在饮食上不挑食,不偏食,什么菜都吃一点,这样体内营养比较全面。三、不憋便憋尿,让体内毒素及时排出体外。四、常喝水。水是生命组成部分,输送营养,排出体内垃圾,都要靠水的作用。五、温和待人,保持良好心态,不让不良情绪伤害自身健康。

  亲情、爱情也为两位老人的长寿助力。徐云祥夫妇在沪的五个子女,最大的已80多岁,最小的也已花甲,他们很孝顺父母,常带着烧好的小菜和老人喜欢吃的食品来探望。父母有时腰酸背痛,子女便为他们按摩。在海外的两个子女也常打来长途电话,问这问那。夫妻间互相关心,互相照顾,恩爱无比。平时谁有个小毛小病的,对方便问长问短。徐云祥吃到好吃的点心和食品,总要留一些给妻子吃。妻子腿脚不便,丈夫让其坐在轮椅上,推着她到外面晒太阳。人们说:他们是娃娃结的亲,而今则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典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时尚先锋/运动汇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东方大律师
   第A16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家装专版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陆游五法得高寿
沪上唯一一对百岁夫妇
午睡可能是不健康信号
老人常压腿 腰部变强健
寻亲公告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长命百岁B15沪上唯一一对百岁夫妇 2014-05-11 2 2014年05月1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