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金展鹏突发疾病致瘫,但他以病躯坚守岗位,培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创造了中国科技界的奇迹。
轰动,首创“金氏法”
金展鹏是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相图学。1979年,他得到改革开放后的首批出国留学机会,赴瑞典皇家学院做访问研究。
在留学期间,金展鹏首创“金氏相图测定法”,轰动了国际相图界,被国际业界同行誉为“中国金”。
尽管国外科研机构极力挽留,金展鹏仍坚持回国,组建了自己的相图室,取得了多项重大研究成果,从他团队走出来的“金家军”,大多成为国际相图界的高端人才。
然而,不幸发生了。1998年,因严重的颈椎病,他全身瘫痪,仅脖子以上部分可以动弹。
除了脑袋能思维,金展鹏吃饭要人喂,衣服要人穿,看书要人翻。然而,这样一位重度残疾者,却完成了1项国家863、3项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国际合作项目;培养了20多位博士和硕士;撰写了17份关于中国材料科学发展战略的建议书。
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位高位瘫痪的老人?“因为,我活着对国家还有用。”金展鹏这样回答。
学生,是他的止痛药
16年来,每天10时到12时、16时到18时,金展鹏的夫人胡元英都会推着轮椅,送他来到学校相图室,风雨无阻。
“冬天特别冷,夏天特别晒,可金老师天天准时来。有一回下大雨,师母推他走进相图室的时候,鞋子都湿透了。”金展鹏的工作助手蔡格梅说,“他的心里满满地装着学生。”
高位瘫痪、青光眼、高血压……金展鹏的身体状况让人担心,但他总显得平静而坚强。
“学生是他的止痛药。”胡元英告诉记者,病床上的老伴常被病痛折磨,但只要学生带着论文来和他探讨,“他就立马忘了疼”。
郑峰是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30多年前,金展鹏是他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这让他们结下了如同父子一样的深情。在国外留学时,每年春节郑峰都会收到金老师寄来的贺卡,还有相图室发表的论文清单。郑峰记得,“我有点小成就,首先向金老师报喜,遇到困难,首先向金老师求助,就连我检索日语资料所用的词典,都是金老师从长沙寄到美国去的。”
郑峰每次问及老师身体,金老师总说“马马虎虎”。2003年,郑峰回国看望恩师时,才发现电话里侃侃而谈的老师已瘫痪5年多。
最愿,学生都超过我
金展鹏培养的50多名弟子,活跃在材料科学的国际前沿,“美国相图专业委员会有27名成员,其中4名是金老师的学生。”郑峰说。
每当有学生选择从海外学成归国,金展鹏比谁都高兴。“长江学者”杜勇是2003年回国的,“一想起金老师在轮椅上还指导学生搞科研,我就觉得,没有理由不把在国外学到的东西传授给下一代。”
“金老师总会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一切可能的深造机会。”学生刘华山记得,毕业留校后,他得到去日本做博士后的机会。但当时正值金展鹏病倒住院,实验室人手极少,刘华山犹豫了。“我还扛得住”,金展鹏一再鼓励刘华山赴日。因为感念师恩,两年后刘华山如期归国。
“学术腐败是中华崛起的大敌。”金展鹏常常告诫学生,科学领域来不得半点虚假,要不死后都会被“追认”为学术骗子。他对学生的实验、论文指导入微,却从不署名;他的课题经费不少,但从没私自报过一分钱。金展鹏说,“希望在年轻人身上,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学生都好好的,都超过我。”
新华社记者 谢樱 袁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