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里热转的一段话,说到人生两大憾事:一是结了婚就不恋爱;二是毕了业就不读书,令许多人心有戚戚焉。繁忙的工作中,静下来,经年累月地坚持读书,有多难?对众多感慨“不学习就落后了”的金融城金领、白领们来说,读书已然是种习惯,亦或生活方式。
“城”里人爱读什么书?怎么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手捧书香、以书会友,许多“古典”的方式,还在这群站立“潮头”的人们身上延续。
东亚银行总行零售贷款部总经理韩志远,微信上自称“金融城老汉”。作为朋友圈里有名的“读书人”,平日里主要看历史、经济和金融这三类书。对历史的“痴迷”由来已久,偏好明清史,“许多事都有史可鉴”;经济是专业“老本行”,金融则是“工作必备”。
尽管网上书城琳琅满目、选购方便,韩志远还是觉得“畅销书太多,选不出书”,坚持去书店买书。一般每3个礼拜就会去上海书城、复旦经世书局等几个固定的书店“踩点”,每次挑10几本书,基本都出自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广西师大出版社等几家他自己“评级”较高的出版社。每个月,他还会开书单,托朋友从香港等地寄些书来,“因为一些历史、经济等方面的书籍国内出版周期较长”。
每天晚上9时半至入睡前,是他的读书时间。韩志远说,每天哪怕读10分钟,坚持下来,也受益匪浅。
对那些还没养成特定习惯的人来说,如何选书、读书?中信银行联合中信出版社推出的“中信选书”项目,以“每月特贡”的形式,由资深编辑团队从每年出版的近千种海内外精品图书中精选好书,比市场版图书提前两周限量定制、寄送,如今已成为不少高端客户“开卷”首选。
3年前,“中信选书”项目立项之初,旨在将中信出版的优质图书资源和中信集团各分、子公司的需求相结合,为高端客户、战略伙伴度身定制专属的文化服务,提供最新知识和前沿资讯。每月一本精选书籍,很快积累起一批忠实“粉丝”。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的“中信选书”系列,装帧精美但不上市发售,成为不少读者的收藏品。“对特别受欢迎的书,我们还会进行增订”,中信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这种交流,不仅提升品牌认知度,更在潜移默化间打造与客户的共同价值观,传递人文关怀。 本报记者 鲁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