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蒙舟的记忆里,一张新民晚报占据重要的位置。“功课做累了,就想看看新民晚报。因为这张报纸上有太多有趣的故事和新闻,家长里短,博古论今,比书本还有意思。”而暑假里参加新民晚报杯更是张蒙舟和小伙伴们最欢乐的时光。从1993年到1996年,他一连踢了4届。
1993年第一次参赛,张蒙舟还在兴业中学读初中一年级。队员们穿着各种款式的衣服来比赛,像支“杂牌军”。张蒙舟只有1.50米的身高,防守他的后卫有1.80米。“一次角球,对方后卫踩到我的脚,当时,疼得我都不能动。后来,我们输了,小组也没出线。”那天,张蒙舟的父亲是现场为数不多的家长,在看台上看完整场比赛。
第二年的比赛正逢世界杯,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赛有了新的口号:我们自己的世界杯。当时,张蒙舟的家从卢湾搬到虹口,他也转了学。小伙伴们都在卢湾念书,于是每次参赛,张蒙舟都要从虹口骑40分钟车到卢湾。“那时真不知道什么叫累。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对待新民晚报杯特别执着狂热。”那一年,张蒙舟和队友打进16强。
1995年对张蒙舟是重要的一年。参加新民晚报杯三年,小伙伴们越来越成熟。大家不仅有了自己的球服,还印上各自的号码。张蒙舟也成为球队队长。“我们还闯进卢湾区初中组决赛,并在点球大战中战胜对手,拿到卢湾区冠军。”比赛结束后,张蒙舟父亲请他和小伙伴们在绍兴路上一家饭店吃了顿大餐。
夺冠后,本报记者对小贝利队进行专访,文章刊登在体育新闻版上。“因为那年正好是我们考高中,很多队友都如愿以偿地考上重点高中,所以那篇报道就是讲我们踢球学习两不误的故事,至今记忆尤深。”
本报记者 钟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