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言人表示,金砖开发银行和金砖应急储备安排相互独立,在宗旨、规模、运作与决策机制等方面明显不同。首先,金砖开发银行着眼于长期发展融资,为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而金砖应急储备安排着眼于金融稳定,在成员国面临国际收支压力时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其次,金砖开发银行初始认缴资本(即启动资金)为500亿美元,并在金砖国家之间平均分配;而金砖应急储备安排初始承诺互换规模1000亿美元,其中中方承诺出资410亿美元,巴西、俄罗斯、印度各180亿美元,南非50亿美元。第三,金砖开发银行在正式成立后各成员要实际缴纳一定比例的股本,用于日常运作;而金砖应急储备安排仅是出资承诺,只有在有关国家提出申请并满足一定条件时才通过货币互换提供资金。第四,金砖开发银行各成员国平均分配股权和投票权,其治理结构包括理事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等;金砖应急储备安排治理结构包括理事会和常务委员会,各成员国投票权与承诺出资额挂钩,除设立5%基本投票权平均分给金砖五国外,剩余95%投票权按承诺出资额成比例分配。中国承诺出资最多,因而投票权也最高。最后,金砖开发银行运作方式主要为基础设施等投融资业务,而金砖应急储备安排是以多边货币互换为基础的货币合作框架,借鉴了其他类似的区域性货币合作机制如清迈倡议多边化的成功经验。
对于我国借款的可能性较小,为何要参与这种机制这个问题,央行发言人回答:我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国际金融市场如出现大幅动荡,我们难以独善其身。我们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阶段相似,面临共同的外部冲击。因此,帮助他们实现金融稳定,既符合我自身利益,也符合全球利益。
关于投票权,央行发言人表示,各国投票权与承诺出资额挂钩,但为兼顾各方诉求,设5%的基本票由五国均分。综合计算,我国投票权为39.95%,巴西、俄罗斯、印度各为18.10%,南非为5.75%。
对于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的作用,央行发言人表示,金砖应急储备安排不仅通过流动性工具在发生国际收支困难之后提供资金支持,还可通过预防性工具在困难发生前,通过各成员国建立的互换承诺,稳定预期,减少不确定性,提振市场信心,从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化解各种外部冲击对各国金融稳定的影响。
特别应说明的是,金砖各国的承诺资金是一种预防性安排,各国并不需要立即支付资金,只做名义互换承诺,不涉及直接的储备转移。仅当有成员国有实际需要、申请借款并满足一定条件时才启动互换操作、实际拨付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