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每一波启动的IPO几乎都经历过高开低走、虎头蛇尾的过程,一开始市场激情四射,但随着新股越发越多,到最后都得趴下。远的不说,就说上一波IPO,那时沪市坐冷板凳,新股主要集中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开始的时候,大家疯抢,再高股价都能发出去,上市后还高举高打,然后新股越发越多,市场炒新股的资金最终一个个套进去,到最后一个发行的浙江世宝,区区1500万元,发行价只有2.58元,这样的过程时间经历了三年,也许这一幕还会在本轮IPO之中重演。在首批10个新股全部发行和上市,并且全部打开涨停之后,本周第二批新股登台亮相,有了第一批10个新股投石问路之后,第二批多少会有些细节上的微调,就目前信息来分析,有这样几点细微的变化。
首先,第二批数量有所增加,第一批10家几乎都是小公司,最大的依顿电子9000万股,最小的2000万股,而第二批12家公司,就下周启动的11家公司来看,会稽山和川仪股份两家公司各发行1亿股,无论是上市公司数还是发行市值,第二批均超过第一批,温和放量或许是接下来IPO的趋向。
其次,第二批依然低价发行,第一批9个新股的凌厉涨势多少与此次实行的低价发行措施有关,按计划募资加承销费用,然后除以发行股数已经成了标准公式,几乎计划定价的IPO再改革,带来一个直接效用就是让利于二级市场投资者,尽管这种让利并非大众受益,而仅仅是幸运中签的小众受益,但对大众而言,只要你参与了,概率是一样的。这样的基调还要延续下去,下周开始申购的第二批11家新股的具体发行价要到下周一才会公布,但从招股书和公司路演来看,超募已经成了过去式,而“欠募”成了常态,那个天华超净原来计划募资1.3亿元,现在砍到9996万元,当然比当初的浙江世宝略好一点。
再次,从细节上看,第二批核准了12家,但下周只启动11家,还有一家上海的公司单吊没有启动,在第一批10家公司中,那个北特科技单吊是因为发行市盈率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按规定要风险提示三周,而此次一公布并未经过询价就单吊一个,不知什么意图?当下围绕着IPO,管理层与市场、与机构、与大众处于一种博弈的状态之中,任何细节上的变化,都有一种意思的表现,值得观察。
热衷于新股的投资者要注意这样的概率,别以为新股都是好菜,收益递减是一个趋势,现在发的全是小票,大票一旦来临,就难见这种火箭发射般的走势了。新股发行价的高与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现在认为的低价发行,说不定以后就是高价,现在价格再低也没浙江世宝低呀,而那时上证指数还2100点呢。应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