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溶溶,夏风袅袅,从东方艺术中心走出,来到静谧的丁香路上,四周绿荫幽草,远处霓灯闪烁,一路上心波汩汩涌动,仿佛伏尔塔瓦河的浪涛依然在心中奔流。这是捷克指挥大师贝洛拉维克执棒的《我的祖国》中的“伏尔塔瓦河”深沉、宽广和欢悦的旋律在我胸臆里溅呈起一种温暖而挚切的襟怀,是一种对“祖国”一词厚重而灼热的感知和理解,这就是为什么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我的祖国》久演不衰的缘由。
交响诗《我的祖国》听过无数遍了,当然捷克指挥巨擘库贝利克指挥捷克爱乐的《我的祖国》最为超妙博大,令人倾醉。因为库氏是捷克人,流淌着捷克民族的血液和热情,自然身手不凡。这次又聆赏了贝洛拉维克的《我的祖国》,欣喜之余,尤感心怡情漾。
《我的祖国》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于1874年至1879年间创作的,其时他因病耳聋,写作艰难,内心痛苦,但对祖国民族的热爱之情使他难以排遣创作欲望,当象征着主题、如天启似的鲁密尔竖琴音韵在他心灵中升起时,《我的祖国》的旋律就如瀑布在他笔底下倾泻不止,直至1879年完成,并于1882年11月5日在布拉格首演。《我的祖国》共六个乐章,表现了历经沧桑,饱受苦难的捷克民众长久以来对民族独立的渴望、诉求和奋斗。故这部作品被视为捷克民族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以该曲雄浑深厚的内涵和挚诚绵密的热情而言,没有一首交响诗能与之媲美,从来没有一首交响诗能衍生出音乐和里程碑的双重效果。因为这部交响诗饱融着强烈和滚烫的爱国主义情操,是为不朽。
在包括“维谢赫拉德城堡”、“伏尔塔瓦河”等六个乐章中,“伏尔塔瓦河”无疑是整部作品中最为知名的篇章,也是最引人称道的。作曲家在这一乐章中,寓图画于音乐之中,描绘了捷克的母亲河、捷克民族文化的摇篮——伏尔塔瓦河两岸瑰丽多姿的景象:大河流过广袤无际的森林,林中回响着猎人的号角;一群仙女在皎洁的月光下纵情歌舞;河流穿过峡谷峭壁险滩,发出轰然的吼声,慢慢宁静下来,流过布拉格,变得更宽广更清澈,又渐渐流向远方。音乐生动委婉,极富歌唱性、舞蹈性和形象性,充满活力、轻盈与诙谐,予人以温馨和快意,真有点“音以比耳为美”之感。整部交响诗每一乐章,始终都以打击乐器三角铁间隙加入,愈发增添乐曲的神圣感、轻灵感、凝蕴感,让人动情动容、意绪悠远。
这是捷克人的《我的祖国》,捷克人的伏尔塔瓦河,不禁使我想起我们的黄河,我们的黄浦江。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