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一段苏州地方志关于陆稿荐的记载:“陆稿荐熟肉店坐落在苏州观前街东首醋坊桥堍,创建于清康熙二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是目前苏州历史最为悠久的熟肉店。民国年间苏州肉业中以陆稿荐为名号的店铺近二十家,只有大房陆稿荐所制熟肉、卤菜最为得法。”
民国年间江浙一带叫陆稿荐的熟肉店很多,喜欢寻味老上海美食的我,从1948年的上海地图上查出旧时沪上山东路、广西路、福州路、浙江路一带竟有陆稿荐肉铺近十家,有陆稿荐、有记陆稿荐、老陆稿荐、真陆稿荐、宝记陆稿荐等等。南市城隍庙一带也有和记陆稿荐、陆稿荐肉庄、陆稿荐等多家同名的肉店,可见当年老上海人喜欢品尝苏州陆稿荐酱肉、熟食其热情程度远远超过现在的肯德基!
但是,我听沪上名印家李唯兄说“陆稿荐”三字,旧时在上海城内也是一句市井骂人的话,骂人“陆稿荐”乃是“猪猡”也。
我听老上海苏州人郑逸梅先生讲,喜欢吃肉也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年轻时郑逸梅爱吃观前街陆稿荐五香酱肉,冬天庭院下雪,煮一碗肉汤面条,放一撮姜丝,面上的浇头就用五香酱肉,那酱肉经滚滚烫的面一焐,诱人的香气缓缓飘出,使人食欲大振,再看那一大块酱肉,慢慢地显出浅浅粉红色,变得微微半透明,夹起,轻轻地咬上一口,香鲜、糯软,那肉皮肥肉入口马上融化,释放出的鲜味,满口香酥,滋润着舌间味蕾神经——哎呀,好吃得不得了!旧时苏州陆稿荐煮肉的肉猪品种,只挑眉清目秀的靓哥级太湖猪与常州洛猪,猪猡皮细而薄,肥瘦匀称,猪身上的五花肉是制作酱肉的上等原料,五香酱肉特点:皮薄、麦黄色、膘白、晶莹、精肉微红,咸淡适中。后来郑老到上海工作,傍晚下班有时会到山东中路金隆街口的一爿百年老店陆稿荐买回一大包,这一带附近有许多家陆稿荐,这家烧的酱肉特别香,味道更鲜!
我父亲对苏式酱肉颇有研究,也曾试烧出能与陆稿荐媲美的酱肉,邻居尝了都说好吃。他煮苏州五香酱肉,很入味,有异香,民国年间父亲从苏州陆稿荐煮肉师傅处探听到有几味增味增色增香的香料是保密的,后来被我父亲在昆山他姐夫开的中药铺里物色到了。他说,煮肉前先要取猪肋条肉用盐擦捏,加料酒、姜汁、桂皮、八角等许多料浸渍一段时间,让作料慢慢渗透入肉中,烧煮时锅要大,肉要多,要用老汤烧,入锅焖烧的火候很重要,要恰到好处,肉不能煮得太硬,整块烧煮,烧好后捞起,凉透后再切成厚扁形状装盆。过去没有冰箱,只能现煮现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