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令热线”的投诉量和问题解决率都高于去年。“数字说明,这些城市管理的顽症确实存在,而解决率的走高也意味着整治在一定程度上收到效果。”汤志平坦言,顶层制度设计会视效果不断完善,“不能发了文就完事了”。当然,现在城市管理顽症治理比较偏重政府执法,单向行为多,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角度来看,推动居民参与、社会参与才是方向。
7月拆违122.7万平方米
6月,市建设管理委等九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违法建筑治理的实施意见》,为快速拆除在建违法建筑、综合查处制约违法建筑及其当事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汤志平列举了个数据:《实施意见》出台后,7月份全市各区县拆除违法建筑共计122.7万平方米,比6月份环比增加17%。
“在违法建筑整治的责任追究和长效机制方面,我们都有新的探索。”汤志平告诉记者,按照本市新近研究制定的《拆除违法建筑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明确对搭建违法建筑的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以及村(居)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担任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及存在违法建筑问题的法人和其他组织中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实施责任追究。在长效机制方面,会同公安、消防、征信等部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同时,市建设管理委正进一步细化完善更加贴近农村地区实际和特点的违法建筑治理措施。
渣土违规拟入信用系统
今年5月,本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渣土管理的实施意见》。7月初,市建设管理委、市绿化市容局又发布了《关于规范建筑渣土启运强化运输过程管理的通知》。汤志平告诉记者,有关部门将重点推出一系列举措,包括建立建筑渣土综合服务监管系统和运输企业诚信管理档案,力争尽快将有关违法违规行为纳入本市信用管理系统。
另外,新车型技术标准也在研究中,目的是引进信息化程度高、密闭性能好的渣土运输新车型,目前已在部分企业开展试点。同时,推进《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修订工作,推动制订本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消纳设施专项规划,解决渣土处置出路难。
疏堵结合治理无序摊点
7月,本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无序设摊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坚持“堵疏结合、分类管理”,按照“严禁、严控、控制”不同标准规范,坚决遏制无序设摊蔓延势头。汤志平提到,下一步,有关部门将着力抓好“四个一批”。
首先,严格执法取缔一批反映突出的无序设摊聚集点;其次,改造设立一批临时疏导管控点,解决短期内因网点不足给市民带来的不便;第三,规范提升一批疏导管控点的管理水平,解决部分疏导管控点管理不到位,社会反映大的问题;第四,规划建设一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解决基本公共服务网点不足的问题。此外,还将督促各区县出台本区域综合整治计划任务书,明确时间节点、具体部署、组织保障等。重点聚焦104个无序设摊集聚点,尽快制定“一点一策”治理方案。
本报记者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