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番禺河道纵横,造了240多座桥,成为“中国桥乡”;苏州则以小桥流水闻名于世,有大小桥梁310余座;扬州间隔5里,就有一座小桥,式样也多姿多彩;重庆则为“桥都”。但我这次去德国汉堡,逛了一天“世界桥城”,才真正见识了“桥城”的宏伟与壮观。
汉堡位列德国三大城市之一,在1986年与上海结为国际友好城市。这个城市地理位置与上海很相仿。汉堡又称为“水城”与“桥城”,和上海一样,也是一个重要港口。汉堡有2300多座桥,“世界桥城”名不虚传。
司机萨博开着车,在细雨迷蒙中穿梭,易北河与阿尔斯特河、比勒河以及无数条小运河将汉堡市容分隔成许多块土地,而密密麻麻的河道与两个人工湖,又让人出行不便,于是汉堡人建起了一座又一座桥梁,那些桥梁像丝带一样把整个城市串联了起来。
我们下车后,在细雨迷蒙中漫步,见识一座又一座汉堡之桥。依我看,汉堡的桥大小不一,造型则大同小异,有古朴的木桥、厚重的石桥、玲珑的栈桥,还有威风凛凛的铁桥、造型独特的双层桥……
科尔布兰德桥是现代化的斜拉桥,它与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很相似;托斯特桥则像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它是木制的,建于1266年,后在大火中受损,重建后仍保持了沧桑的痕迹。最让人陶醉的是肯尼迪桥与伦巴蒂桥,皆气势恢弘而造型优美。
我们走过城市之桥,来到了港口。汉堡港是世界大港,也是德国北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它位于易北河、阿尔斯特河与比勒河的交汇处。
在港口的渔人码头漫步,我见到大大小小的船舶都停留在那里,听当地人说,汉堡是通向世界的大门,每天都有不少远洋轮在汉堡港口进进出出。我访问了一条船舶的大副,他向我介绍说,汉堡曾归属于丹麦,也曾被法国占领过,1815年加入德意志联邦。汉堡在“二战”中遭重毁,古老的建筑几乎荡然无存,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物大都是“二战”后重建的。
汉堡的10月,或雨或晴,气温在25摄氏度左右,很适宜旅游。我们先参观了汉堡市政厅。这座巴洛克式的市政厅位于老城区,它是汉堡市内为数不多而保存完整的历史建筑。我们还在商业区观看了红砖船形的智利屋,它有10层楼,红砖结构,这幢造型别致的智利屋是著名建筑师弗里茨·霍格的杰作,它用500万块奥尔登堡砖堆砌而成,大厦外观整体是红褐色,如一艘大船,而参差交错的阳台,则如船上的甲板,那曲线形的墙,恰与船首的形状相联结,我们在下面朝上望去,就像看见一艘船的船头,这与“桥城”汉堡的名字也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