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吻这件事说起来有点羞于启齿,可事实上有很多意味耐人寻味。奇幻小说家乔治·马丁曾写:命中注定你将燃起三团火焰,一团为生,一团为死,一团为爱。命中注定你将骑乘三匹坐骑,一匹床笫,一匹恐惧,一匹为爱。而吻在很多女人看来是比做爱更接近爱的表达。
看过一本小册子,纽约的美女作家所著。她说在人的一生中,平均用以接吻的时间相加约有两周。婚前女人会吻79人,婚后在50人左右。我边看边掰手指匡算自己有多少缺口。她还说,每天上班前与爱侣吻别的男人,平均收入要比就那么扬长而去的男人高得多。
西方人萍水相逢也可能有法式热吻,吻是非常独立的存在。而含蓄的东方人,在接吻前大体会有几个回合的渐进式交往。虽无明文规定,但拥抱基本都发生在接吻之前,接吻也不会是突兀的存在,既是情之所至,也是下一步程序的试探和序曲。两颗心的距离,在一个呼吸间变幻莫测,吻发生的前半刻,空气稀薄得艰以呼吸,张力几近崩溃,灵魂与灵魂在嘴唇上相遇在那一瞬,如释重负,两个躯体瞬间舒缓,继而缠绵贲张,幻化成同一个人。
据说接吻时交换的气味分子能在潜意识里决定双方对这段情的看好程度,尤其女人,能立即辨认出与对方基因的相容性。直男之吻一般热烈纯粹,气味销魂,寓示着更好的体能和自信。一次激吻所产生的内啡肽荷尔蒙的麻醉效果比吗啡高200倍,实在能让人愉悦忘忧。接吻效果不佳的男女,若心无他求,通常进入不了下一个程序,让人生理排斥的异性,对彼此是一种痛苦的蹉跎。婚后多数女人认为丈夫所给的吻度不够,人们从理想上总希望婚姻是爱情的延续状态,现实往往让人沮丧。不少杂志和电台给我的命题都是成人之爱,这是个很难描述的话题。我总体看法是不要去身体力行,避免“昼颜”。这的确很难,处处与人性博弈,可处理得好,会是很高等、长久的爱。一路相望,一路暗涌,虽不相交,却缠绵悱恻,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何为边界,我觉得是吻。到吻为止,吻到为止。此时的吻让身体成为囚徒,却能给内心自由和自省。
日文女性杂志常有男女接吻的规范指南,一板一眼,匪夷所思。
我是很不习惯当众有亲密举止的,公开场合眼神足矣,含蓄委婉才适宜。不过在私场合,看到她白皙的后颈,看到他腮上新冒出的胡茬时,瞬间心动一定别吝于深情一吻。不为生活皱眉头,只为吻你才低头,这多么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