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新闻面对面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0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所有人不再把“男女平等”挂嘴边
郑辛遥
  【主持人】

  阿 竹

  【嘉 宾】

  竹 

  【嘉 宾】

  毕淑敏 

  著名作家

  邬立强 

  观念艺术家

  赵若虹 

  微博名人

  时尚店主

  主持人的话▲▲

  羊年央视春晚过后,“女神”和“女汉子”成为网络热搜词之一。从早先的“白富美”,到如今的“女神”与“女汉子”,不断翻新的标签背后,代表的是越来越多元的女性社会角色。

  又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到了,这个原本为争取男女平等而设立的日子,已经延伸出更加丰富的内容——

  A

  “阴盛阳衰”是表象

  平等实质在决策权

  主持人:这几年来,女性身上的标签不断翻新,您怎么看?

  毕淑敏:这些新名词大多诞生于互联网,通过互联网被人们广泛传播和使用。由于互联网的特性,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新的名词冒出来,其中,和女性有关的部分一直都是热点。虽然新名词、新标签各式各样,但我看来,涉及到评价女性的内容主要还是集中在两方面。首先是对女性外貌的评价。“白富美”,“白”是指皮肤白,这意味着通常不从事户外的体力劳动,晒太阳较少。再看“美”,虽然美的涵义可以有丰富的挖掘,但其中显然包含了对女性外貌的评论。至于“女神”和“女汉子”,如果说过去对于什么样算“女神”,什么样算“女汉子”,大家的评价尺度各有差异,那羊年央视春晚可以说是给出了一个评价“标准”——“女神”是美貌的;“女汉子”是不那么精致的。

  涉及女性的“新标签”中,除了对女性外貌的评价,另一个聚焦点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有段时间,流行用“爷”“哥”等男性称呼来称呼女性,比如范冰冰被称为“范爷”,李宇春被叫做“春哥”。当人们如此评价某些女性的时候,往往是她们具备一些“男性特质”,比如,有担当,有魄力,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等等。这些优秀的特质都被纳入到了男性的评价体系中——好像如果还是停留在女性评价体系中,就不足以彰显出她们的优秀。

  主持人:您是想说,在这些标签中,我们看到的是男女尚未真正平等?

  毕淑敏:社会在进步,女性的社会角色在变化中,但还远远不够。文艺晚会的小品中动辄塑造出怕老婆的男人形象,以体现社会上的“阴盛阳衰”,这都只是表面的现象,也可以说并未涉及到更深层的本质。判断一个社会中的女性地位的高低,关键要看女性是否进入了决策层,她们的声音是否获得足够的表达和倾听,是否拥有和男性平等的话语权决策权。在这方面,很明显女性依然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女生的成绩比男生好,学历也比男生高,可是,到了求职的时候,依然有很多单位不愿意录用女性,在职务升迁的时候,同样的条件下,女性的升职阻力会比男性大。当我们在说男女平等的时候,为什么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了,学业表现越来越好的同时,职业生涯发展没有等比例的提升?世界的决策主流依然是由男性决定的,最重要的东西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当我们说一个女人是“女汉子”,其中可以带有褒义——她非常能干,有魄力,有决断,但是,当你说一个男人有点“娘”,恐怕没有人会认为这是夸奖。

  B

  面对社会的要求

  女性要懂得平衡

  主持人:当女性的社会角色越来越丰富多元,是否意味着“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毕淑敏:中国社会最近这一百多年翻天覆地,女性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责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中国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主要就是两条:“贤妻”和“良母”,封建社会中,工作养家和读书都不是对女性的要求。民国时期,女性才有了到外面读书的机会。新中国之后,普通女性才开始走上社会参加工作,那个时期,对于女性而言,有个工作就不错了。现在,中国女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高标准严要求——学业要优秀、工作要出色,还要承担养儿育女的家庭责任。而且,你最好是青春永不老。

  面对这么多的任务,女性更需要懂得平衡和选择。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永远要做到最好,得到第一名是很辛苦的,为了第一,你可能要牺牲健康、牺牲友谊、牺牲和家人相处的时间、牺牲生活中的闲情逸致。而所谓的第一,实际上就是在某一个时间超出所有人。这与你是否快乐幸福没有必然的关系。

  我在做心理医生的时候,曾有一位跨国公司的女性高管来找我求助,那时,她的儿子正在读初三,面临中考,而她有机会担任那家跨国公司的大中华区负责人,如果接受这个职位,她就要离开儿子,如果放弃这个职位,今后未必还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她很纠结要如何选择。

  我问她,你有几个孩子?她说,就一个。孩子会面临几次中考?她说,一次。那么,大中华区和孩子哪个更重要?她马上就得出答案。我对这位女士说,这个事情中,不管怎么做选择都没有对错之分,你只是需要想清楚,哪个对你更重要。你的选择是要发自内心的。如果你选择陪伴儿子,就不要在将来对儿子说,“当年我为了你放弃了那个职位……”

  主持人:似乎这种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做权衡的故事大多发生在女性身上?

  毕淑敏:真的希望有一天有男性来问我,职位和家庭如何平衡的问题。也许那个时候,我们的社会在男女平等上比现在更加进步。在欧美国家,这种情况会发生在男性身上。有的男性会考虑家庭和孩子,放弃一些不错的工作机会。

  C

  选择自己喜欢的事

  没有人把你当另类

  主持人:赵若虹曾经是SMG的主持人,出国留学归来成为出版人,如今的身份是微博名人和时尚店主。用当下最流行的词汇来形容就是,智商、情商、颜值都很高。你觉得自己是“女神”还是“女汉子”呢?

  赵若虹:每个人都是立体的,有很多个面,我身边的女性朋友中,有很多都很注重外表,有精致的衣着和妆容,得体的言谈举止,但她们也有工作到累趴下的时候。我自己也是那种努力地让自己好看精致,但也会在某些时候累得很惨。我很反感被人贴上标签,无论是“女神”还是“女汉子”,都太片面化了。

  主持人:你有过好几个截然不同的职业身份,现在自己创业,你怎么看这些年来,女性越来越多元的社会角色?

  赵若虹:人的一生要承担很多不同的角色,有的时候,是被命运推动,有的时候是主动选择。我觉得,和过去相比,女性自主选择的空间更大了,你可以选择在家做全职妈妈,可以选择在公司里独当一面,也可以选择自己创业……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体现自己价值的事情。

  十年前,我从电视台辞职放弃编制的时候,所有人都表示不理解。后来我出国读书,读第二个硕士的时候,妈妈很担心我会嫁不掉。现在,无论是三十岁读博士的女性,还是四十岁养育了孩子,重新回到职场的女性,都可以很坦然,不会有人把她们当另类。

  主持人:当女性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否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或者挑战?

  赵若虹:挑战当然有。当你有了你想要的外部条件,接下去就看你到底可以做得多好。我觉得这是良性的挑战。现在有最好的环境,我身边的许多女性朋友都发展得非常好。

  主持人:网上有段子说现在的女人不只是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还要“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有人认为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前所未有的高,也有人认为依然存在对女性的不公平,你怎么看?

  赵若虹:对女性的要求高了,但对男性的要求也同样提高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看到的优秀的人多了,自然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要求都提高了。不公平是永远都会存在的,你自己心底里觉得公平就好。你认为这家公司对女性不公平,那就换一个工作。你可以自己选择一个比较公平的环境。 

  主持人:两性关系会和过去有所不同吗?

  赵若虹:我觉得会更加平等。我父母那一辈,家庭中,妈妈通常是为家庭牺牲事业的人,我们这一代对此很难理解。我的先生很支持我作为独立的人去生活,当我决定投入我所有的积蓄去开一家时尚新店,他不会说,你要先考虑家庭的需要。我觉得这是他作为男人自信的表现。这样的男性会越来越多。

  D

  现代文明社会中

  女性有更大舞台

  主持人:去年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您在自己的微信上写了一段话,大致意思是,今天的女性应该拒绝这一节日,因为它代表了“不平等”。您如何看待男女平等这件事?

  邬立强:原始社会,男性的主要职责是狩猎,女性的主要职责是繁衍后代,对女性的保护,是为了让种族能够繁衍下去。一百多年前,美国人提出了国际劳动妇女节,旨在争取“男女平等”——那时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没有和男性同等的选举权、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等等。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波伏娃为代表的独立女性,以其智慧与远见,看到了未来社会中女性的角色与地位。我母亲那一代人就在谈“男女平等”,今天,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早已不逊于男性,还在提“男女平等”,太落后了。

  主持人:作为男性,您欣赏什么样的女性?当女性越来越能干,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您会觉得有压力吗?

  邬立强:我在工作中接触到很多优秀的女性,我欣赏那些聪明的、独立的女性,能够和我有思想交流的。在和优秀女性打交道的时候,我没有觉得有压力。压力是来自于不安全感,很多男人面对优秀的女性时有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更多的是尊严上的危机感——在过去的岁月里,很多地方女人是不能上桌吃饭的,可如今她们岂止是和男人一桌吃饭,很多男人在职场上,还要面对学识比自己丰富,能力比自己强,作风雷厉风行的女上司。

  主持人:在生活中,您愿意和才华出众的精英女性结婚吗?您怎么看那么多才华出众、经济独立的女性成为“剩女”这个现象?

  邬立强:这个问题涉及到对家庭的认识。只有当你假设“家庭是必须的”这个前提条件,才有所谓的“剩女”。如果家庭是可有可无的,那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剩女”。我个人认为家庭并不是必须的。如果一定要设定婚姻这个前提,我愿意自己的妻子是有独立人格的优秀的女性,夫妻双方人格平等是感情交流的前提。

  至于在婚姻问题上,很多男性倾向于比自己弱的,比较温柔听话的女性作为妻子的人选,我想,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环境让男人们养成了这样的审美依赖。

  本版插图 郑辛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体坛人物/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新闻面对面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3·15专题
   第B09版:3·15专题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2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当所有人不再把“男女平等”挂嘴边
新民晚报新闻面对面A15当所有人不再把“男女平等”挂嘴边 2015-03-08 2 2015年03月0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