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说了,研究美人面相,左右对称是第一要素。社会学家也有过研究,生存之睦,在乎情感、金钱、性别之间的平等。
如此说来,这个灿烂春日里的牛津与剑桥校园,定是翠荫盏盏,碧水淙淙,风光独娇艳。上个周末,一年一度的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在泰晤士河上如期上演。饶有新意的是,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女队首次与男队在同一赛道、同一天进行比赛。BBC也第一次对女队的比赛进行电视直播。最终,牛津大学男女双杀剑桥大学。算起来,这是两校女队的第70次交手。“女士终于优先了”,岸边的横幅意味深长。
超过160年的牛津剑桥的赛艇大赛,是两校学术比拼之外最直接的“肉搏战”,比的是智慧,更是意志。除了首相的摇篮、诺贝尔奖的后花园此类常规定位外,人们更开始期待这两所历史悠久的大咖学府能够在更开阔的范畴成为领头羊。作为赛事赞助者的海伦娜·莫里西一直致力于让女性在各个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在她看来,2015年不只是牛津剑桥赛艇对抗赛的里程碑,也会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体育领域的性别平等。
即便是在以“绅士风度”享誉世界的英伦,牛津剑桥的女子赛艇队获得经济支持也只是近五年的新鲜事。眼下,全英国只有0.4%的商业体育基金用于支持女性项目,这也是全世界统一的竞技体育风貌。毕竟女性的意识不断在觉醒,女性的力量不断在壮大。
女子网球在几年前达成了大满贯男女同工同酬。大满贯男单五盘三胜常常惊现5个小时的马拉松对决,而女单三盘两胜打满2个小时已算是拉锯战,不过百万美金的冠军奖金在性别面前已形成绝对的平等。年过半百的女金刚纳芙拉蒂诺娃早已公开出柜并与同性恋人结成百年之好,她为网坛的这一大进步叫好:“没有什么比这项举措更振奋人心了,这是一个更进步的时代。”也正是在过去五年,牛津剑桥女子赛艇队获得了与男队等额的赞助。而奥运会赛场,甚至是那些仍然带有严重男尊女卑色彩的国家,也派出越来越多的女选手参赛。
追求平等之路,从来都是漫漫。但明媚的目标,却让人前仆后继。天边飘来一片女儿红,岂不怡红快绿,煞是好看。这个世界,因为女性力量的崛起,正变得更和谐更美丽。对了,希拉里昨日宣布参选总统竞逐。世界上最牛的那个国家若是来了一名女当家,是不是会有别样的精彩。 本报记者 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