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深夜至次日凌晨,19个月大的小康康幸运地得到了器官捐献分配系统分配来的肝脏,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术室完成了肝移植手术。术后康复过程很顺利。
妈妈出走 爸爸被关
康康来自深圳,他的亲生父母在十七八岁时生下了他;出生两个月,母亲离家出走;长到6个月大,他出现黄疸、消化道出血和腹水;8个月大时,被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今年1月11日,16个月的康康因肝硬化并发症,在深圳市儿童医院ICU抢救,而他的父亲此时却因贩毒被监禁。
43岁的爷爷和40岁的奶奶,从此成了康康的“爸爸妈妈”。巨额的医药费,一下子就使这个本就贫穷的家庭欠上了巨债。医生说了,康康的唯一“出路”只有接受肝移植。可是肝在哪儿?
两院对接 救娃一命
病情稳定一点后,爷爷奶奶带着康康来到华山医院,找到了普外科主任钦伦秀和副主任王正昕,希望给康康找到活下去的机会。由于Alagille综合征所致的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失代偿期和门脉高压,康康的营养情况很不好,生长发育滞后于同龄儿童,身高仅74厘米,体重仅8.2公斤。给这么小的孩子肝移植,对没有儿科的华山医院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医疗副院长马昕教授挂帅,医务处牵头,两次召开麻醉科、护理部、超声医学科、放射科、检验科、设备科、输血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协调会,逐一制定落实儿童肝移植多学科协作详细流程、护理、检验、检查人员培训、儿科医疗器材、药品、设备准备等方案,并得到市儿童医院吕志宝副院长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迅速成立了相应的医疗团队与我们的肝移植团队进行对接,以期共同完成华山医院历史上首例小儿肝移植手术。
等肝期间 病情恶化
由于亲属身体不合适及配型不相符,无法进行亲体肝移植,只能等待同龄儿童的器官捐献。
康康被转到了上海市儿童医院,进行肝硬化和肝功能失代偿的内科治疗与术前调整,并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手术禁忌症,等待肝源。
在近3个月的等待期间,康康病情多次恶化。医疗团队为他开通绿色通道安排住院治疗。在各方努力之下,康康的病情最终得以稳定,直至幸运地得到了合适的肝脏。手术定于4月4日晚上进行。
移植费用 多方捐助
尽管正值清明假期,但两家医院的肝移植联合团队迅速响应。儿童医院外科副主任刘江斌、麻醉科魏嵘教授更改假期计划专心完成手术。晚上9时30分,康康按计划进入华山医院手术室,4月5日凌晨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康康的肝功能恢复顺利。
小康康治疗、移植所需要的巨额费用,由华山医院红十字救助基金、王正昕发起的肝胆相照-儿童肝移植慈慧基金(属于上海慈慧公益基金会)和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大病儿童救助项目(9958项目,“救救我吧”之谐音)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等共同承担。
本报记者 施捷 通讯员 陈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