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崇明“复活”老农种梨树法
~~~崇明“复活”老农种梨树法
~~~崇明“复活”老农种梨树法
~~~崇明“复活”老农种梨树法
~~~崇明“复活”老农种梨树法
~~~崇明“复活”老农种梨树法
     
2015年08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蛸蜞黄豆“种”出水蜜梨
崇明“复活”老农种梨树法
朱全弟
  秋意渐浓。崇明新河镇赢宇农庄的梨子熟了。每一只金灿灿黄澄澄的梨子从树上摘下来,捧在手里,沉甸甸的,剥开套袋,哇!八九两重。放到手摇的刮皮机上一转,皮去,白花花的果肉,咬一口,鲜嫩,汁水溢出满嘴充盈。这就是“崇明水蜜梨”。

  农庄主人施利平在一旁娓娓道来:去年我这个梨,还不是最好,今年我敢说,很好!记者问其故,答曰:我采用了过去老农民种瓜果的方法,用蛸蜞和黄豆做肥料,滋养果树,功夫大了一点,效果特别好。

  蛸蜞是一种比蟛蜞更小一点的东西,与后者整个可以入食比,崇明人只吃它的两只钳,身体弃之不用。还有一个细微的差别,蟛蜞是海水里长的,蛸蜞却是淡水里生。施利平把蛸蜞的钳卖给饭店,余下的身体放在塑料桶里进行发酵。60天后,倒入梨园的池塘中,用泵“压”出去,通过管道送到梨树下。黄豆也是如此,粉碎后,开水浸泡,置于塑料桶里发酵。双管齐下,给果树不断输送有机肥,所以梨子不但长得大,味道也要好得多。

  这不是什么高科技,崇明岛上的老农民过去恰恰都是这样种瓜果的。用发酵了的蛸蜞和黄豆做肥料,结出来的果实滋润甘甜。也就说,施利平使崇明老农种梨树法“复活”了。  本报记者 朱全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话题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6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鱼塘
   第C0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银发社区
   第C04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风雨同舟》亮相白马咖啡馆
沪上21%大学生试水股市
肝衰竭诊治不断“精准”
钛合金3D打印下颌骨
《谢觉哉家书》新书分享会在沪举行
蛸蜞黄豆“种”出水蜜梨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蛸蜞黄豆“种”出水蜜梨 2015-08-23 2 2015年08月2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