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0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观众用全身感触艺术
表演需用心注入内涵
姜锡祥 钟媚 尹仁沐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当你在参观展览的时候,或许你也正在创造另一件行为艺术作品而不自知呢?
■ 奥地利-萨尔茨堡老城街头艺人的表演总少不了专注观看的观众,无论大人小孩都以行动表示对艺术家的尊重
  ◆ 尹仁沐 文

  ◆ 姜锡祥 钟媚 摄

  ● 话题缘起

  9月,《安道尔在线——行为联播》在湖南开展,展览旨在“展示当下行为艺术家最新力作,探索行为艺术展览的新型生效途径”。在国内,行为艺术是一项饱受争议的艺术类别,很多不是艺术的内容也被与行为艺术混为一谈。行为艺术的创作和表演须更加成熟,老百姓才能更容易接受。

  搞笑互动有内涵 切忌过度娱乐化

  如果只有搞笑的形式,而没有内涵,那只能算是街头表演,称不上行为艺术;同样,如果过度娱乐化,也只能让观众看了一笑而过,并不能收获艺术欣赏能带来的启发和思考。正如约瑟夫·博伊斯说:“不以艺术为目的的人类行为决不能被称为行为艺术,以艺术为目的的人类行为也有可能仅仅是艺术行为。”

  行为艺术者用身体展现思想的过程中,如果触及人们审美的底线,甚至触及道德的底线,这样的现象一多,自然他们的边缘化处境就会越明显。作为行为艺术者,所创作的表演首先都应当考虑一个问题:我的表演能给观众什么样的启发?能带给人正能量吗?每个表演者都应当对行为艺术负起责任,行为艺术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为了敛财牟利,而是和架上艺术、公共艺术等平等的艺术形式。

  身边艺术更多样

  参与感受更直观

  比起静态的架上艺术,行为艺术的欣赏超越了视觉享受,还可能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等多样的感觉来接触,更是观众与艺术家最贴近的艺术形式。这种特殊性有利有弊,好的是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接触到艺术家的思想,而弊端则是作品往往具有更多不可测性。

  以上海为例,由于城市本身的环境氛围和人员构成等都很复杂,城市文化作为凝聚城市力量的纽带就显得格外重要。良好的、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行为艺术其实非常适合这座多元化的活力都市,行为艺术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它更能反映出城市当下的文化想象力,请不要将它们一竿子打死,用心选出那些适合的、生活的、让人习惯的,不是更有价值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B04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B06版:文娱台历/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阅读/连载
观众用全身感触艺术 表演需用心注入内涵
如何行为?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B01观众用全身感触艺术
表演需用心注入内涵
2015-09-05 2 2015年09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