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0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谈谈邱陶峰的山水画
薛永年
■ 邱陶峰山水画
  ◆ 薛永年

  老友举荐,有缘结识陶峰先生,并一睹其画风采。

  论其画法,既有出入宋元的格局情采,又不乏采择明清笔墨的素养,甚至也吸收了张大千的用水、泼墨和陆俨少的笔法律动,还擅于把大写意花卉里的点笔和泼墨用于山水画。显而易见,他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力,其传统功力又是在表现新机中自然流露于笔端的。这种不同于急于求成者的平中求奇、变古为今的追求,因为重视了内在美,所以耐人玩味。

  出生于粤东农家的邱陶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凭着艺术的悟性和刻苦的自学在画坛初露锋芒。一九六零年又进入上海中国画院,受恩师贺天健点拨,他像北宋大家范宽一样,走上了始而 “师于人”向前人学习,继而“师诸物”向造化学习,最终“师诸心”充分发挥创作个性的漫长的艺术探索之路。

  他之学习前人,尽管借径于贺天健的手眼,并曾编著《贺天健课徒画稿》《名家讲稿》等多部,但在直接取法前贤上也极尽良工苦心。一度他遍临郭熙、黄公望、王蒙等宋元名家的巨迹,务求骊珠在握,妙得其神,精研石涛、“四王”的丘壑笔墨,意在广取博收融会贯通。其后则踏上师造化的行程,登五岳,上黄山,游峨眉,泛江浙,印证前人家法,呼吸造化清光。

  经过数十载的反复研求,前人的法理,自然的神韵,逐渐与他的内心视象融合为一;笔下的山水不仅达到了宋人追求的“造化之神秀,阴阳之明晦,万里之远,可得于咫尺之间”,而且大体实现了明代美术史家徐沁提倡的境界:“能以笔墨之灵,开拓胸次,而与造物争奇,当烟云灭没,泉石幽深,随所寓而发之,悠然会心,俱成天趣。”其艺术面貌也在乃师之外,别成一格。如果说,贺天健的山水画,能于理法谨严中具精神活泼之机,跌宕雄奇,不落窠臼,那么邱陶峰的作品,则已能于淳朴中见清空,在泼洒中具精妙,味醇韵远,澹荡清华。

  几十年来,多数中国画家是经由西式的院校美术教育而步入创作生涯的,但也有邱陶峰这种校外从师终于脱颖的画家。而邱陶峰先生正是后一类中的佼佼者。秉其艺术天分中的宅心仁厚与对自然的钟情,邱陶峰不懈探索,充分地发掘山水的内美,尤以晚年借“诗境”“意境”的表达发挥心源的能动性,水到渠成地形成蕴含画家独特感悟的胸中丘壑和饶于个性的艺术语言,并最终成就他的累累硕果。他所代表的这种艺术道路,给未曾有机会入校攻读的学艺者昭示了成才之途,也为学校出身而在传统上浅尝辄止者提供了他山之石。这种超乎个人的意义,我看未必已引起画家与批评家的足够注意,所以在此拈出,希望引起重视。 

  (邱陶峰从艺60年作品展正在上海中国画院举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B04版:文化时评/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B06版:文娱台历/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阅读/连载
谈谈邱陶峰的山水画
用“眼高”拉动“手低”
红翡绿翠“紫罗兰”
印谱收藏宏富的秦更年
广告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B07谈谈邱陶峰的山水画 2015-09-05 2 2015年09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