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出第一步
上海大花园31号是杨浦区江浦街道表彰的首批10个自治楼组之一。江浦街道几年来持续开展楼组自治,使得原本冷冷清清的楼道、杂乱无章的弄堂,变成了温馨的邻里新空间。
上海大花园小区31号建于2002年,31号是一梯两户的小高层,共26户人家。和许多商品房住宅一样,住户原先基本上都叫不出邻居的名字,见面也没有交流。其实大家并非冷漠,只是不好意思开口和不熟悉的人说话。几年前,楼组长王丽萍“迈出了第一步”,她热情地敲开一家家门,并向有困难的邻居伸出援手。
中国好邻居
她关爱80多岁的空巢老夫妇,帮助丧偶的女邻居走出阴影,除夕夜丈夫为邻居疏通下水道。渐渐地,楼里的医生、教师和其他有一技之长的居民都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组成了楼组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的照片都挂在楼道里,一旦有邻居居民遇到困难,立即有人来相帮。楼道进门外,有一处原用于存放物业用具的小房间,面积约1.5平方米,现改造成了志愿者服务小屋,用于放置拖把、扫帚、螺丝刀、打气筒等各类工具。
现在,楼里26户人家,每户都有一名志愿者,成为远近闻名的“志愿者楼”。外出时放心地将钥匙交给邻居,出去旅游将猫狗等宠物交由邻居喂养,在31号是家常便饭。
王丽萍的名气也传到了其他楼组。有一次住在小区里的两个外国人找到王丽萍,将自己家的钥匙交给她,请她在他们回国期间帮忙照看一下屋子。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将钥匙交给王丽萍时,两个外国人笑着说:“我们都听说了你的故事,你是中国好邻居!”
唤醒邻里情
楼组事务居民议,楼组矛盾邻里调。开展楼组自治是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一个有效举措。今天,其他9个受表彰的自治楼组也获得了各自的LOGO,如“生态楼组”是一片绿叶,“平安楼组”是一只大眼睛,“文化楼组”是一支笔和一个墨水瓶。据了解,江浦街道将把这10个楼组的经验推广到社区1402个楼组中去,形成守望互助的新型邻里关系,实现居民区由“生人社会”向“熟人社会”转变。